马建平博客主页 - 空六军战友网

 

作者: 马建平 
部队: 军直   
部门: 灵丘场站通信营 
职别: 报务员 
电邮: 814607487@qq.com 
显示通信录    个人档案
致辞: 战友聚会可以畅饮,但绝非酒肉朋友;战友彼此可以帮衬,但绝非利益交换。战友相互可以调侃,但绝非恶意攻击;战友网上可以闲聊,但绝非无病呻吟。战友情,永远的正能量! 
所有篇目(共329篇)
 

这是对 马建平 个人博客主页第 52125 次访问

 

标题:

葡萄酒悄悄话20 

发表时间:

2016-5-23 12:36:12 

更新时间: 

2016-5-26 13:53:48  更新者: 马建平

关键词:

保健养生  

 

葡萄酒悄悄话20

以前对葡萄酒知之甚少的时候,时常听人说起葡萄酒里有樱桃、烟草、香料、雪松、矿石、无花果等等香气,当时只知道傻喝,后来经人指点加之自己体会,慢慢可以闻到一些简单浅显的香气。再后来知道了葡萄酒里可以找到的香气居然多达上百种。其中有的香气比较容易识别,有的则需要经过训练才能找到它们的踪迹。

葡萄酒香气的来源概括起来有三个部分,分别是品种香、酿造香、陈年香。品种香是酿酒葡萄自身携带与生俱来的香气,就好像苹果中的国光、黄香蕉、富士等品种,品种不同口感和香味都各有特色。酿造香是葡萄酒在酿制过程中由于各种酿造工艺从而产生的香气。例如酒精发酵、乳酸菌形成、橡木桶熟酒等。陈年香则是葡萄酒装瓶后,在长期的窖藏和微氧化过程中慢慢形成的香气。总之,葡萄酒中看似林林总总的各种香气,无非要么就是来自葡萄自身,要么就是来自酿造过程,要么就是来自葡萄酒的陈年过程。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6-5-23 12:36:12| 阅读 2447
评论 (3)
 

标题:

老兵故事97 海外求学5 《心之炼狱》上部 

发表时间:

2016-5-21 12:51:48 

更新时间: 

2016-5-22 9:09:58  更新者: 赵平虎

关键词:

文学  

老兵故事97 海外求学5《心之炼狱》上部

八月中旬,我从北京回到多伦多。这个日子应该离收到学校通知录取的日子很近了。但从国内回家后又过了好几天依然没有收到学校的消息。就在自己的小心脏被折腾得七上八下六神无主时候,久违的好消息终于传来。是的,学校通知我已经被录取,准备在金秋十月到校报到上课了!

接到这个消息后,自己兴奋的好几个晚上都睡不好。晚上躺在床上,没有了丝毫的睡意,脑子里一直在过电影似的回忆着过去。从小渴望读书的我,由于文革爆发,学校关门,正常的学业被耽误。本应认真读书学习知识的年龄,却都在掏鸟捉鱼野玩傻淘中度过。后来当兵几年,复员后回地方参加工作,再后来自己经商办公司,一晃过去了几十年。眼看着自己上学求知的梦想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化为永远无法实现的泡影,没想到经过努力争取和拼搏,居然一下子跨过了正规的大学本科教育,一跃闯进了研究生的大门。况且即将入读的学校还是加拿大名列前茅的工商管理商学院。想到这些,自己内心充满了那种经过艰苦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毕竟自己的基础太薄弱了,毕竟自己求学的历程太艰难了,毕竟为了求学的目标自己付出的太多了。现在终于一块石头落地,多年来一直渴望的求学夙愿得以美梦成真。

接到入学通知后的我,不用再为是否能如愿上学担心什么了,但此时其他的悬念又来了,想得最多的是害怕跟不上学习的节奏。不知道没有经历过系统大学教育的我是否能适应那里的学习环境,担心学业的负担如果自己扛不下来,担心空欢喜一场最终被淘汰出局。

我知道在商学院读书不像在大学别的学科,这里绝大部分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商业运营和企业管理经验,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原本上学前就是来自各个行业的职业经理人,有的甚至还在加拿大或美国的一些世界级的跨国公司里曾经有任职的经历。在这种高度竞争的学习环境里,需要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和教授之间有海量的沟通交流和互动,因此需要相当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沟通技巧。说实话,这些年虽然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外语水平,虽然也曾有过外企工作经验,虽然拥有多年从事涉外商务活动的背景,但真正用英语随心所欲地探讨一个观点,阐述一个问题,或者说明一个整体思路还是相当困难的。本地学生在探讨课程的时候,他们可以一门心思只考虑如何将这件事情讲清楚说明白就够了,别的脑子基本不用走。而对于我们这些母语非英语的学生,则需要在解释和说明一个事物的同时,还必须同时考虑如何组织自己的语言结构。一想到这些开学后可能面临的问题总感觉没底,似乎心里总在不停地敲小鼓。不过,悬念归悬念,担心归担心,无论如何自己必须紧紧抓住通过这么多艰辛换来的学习机会,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像听到了冲锋号的战士,必须打赢这一仗。

2002年的10月初,在自己刚刚过了47周岁生日不久,学校正式开学了。校园坐落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的伦敦市,距多伦多大约200公里。由于加拿大过去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所以很多城市都用英国本土的城市命名。我所就读的这所大学是加拿大安省一所历史悠久,知名度较高的综合大学,特别是我就读的毅伟商学院,更是加拿大顶尖的工商管理专业。从多伦多出发驱车大约二个小时后,我驶进了校区。看着那些白色花岗岩垒砌的古堡式教学楼与周边大片油绿色的草坪和点缀期间的各种美丽的花卉,自己心里像盛开着无数支玫瑰一样幸福。

我们班有40人左右吧,绝大部分都是洋人,全班见面会上大家坐下来彼此互相自我介绍时,我留意观察了一下,全班一共只有6个人是黑头发黑眼睛的学生,我来自中国天津,另一位胖胖的同学姓崔的来自上海,一位名叫埃德瓦多的华裔来自秘鲁,一位叫奥马尔的来自沙特阿拉伯,另外二位是印度裔(记不住名字了)。当然,这六个黑头发的人,其实只有四个人来自非英语母语国家。

当天的第一次上课,先是由大家彼此做了自我介绍,然后是班主任向全班同学逐一介绍各科的教授。下午大家去教务处领到了教材、参考书和学习用的商业案例。虽然教科书并不是很多,但各科的商业案例,加在一起大概有十六七个厚厚的硬皮文件夹,随手翻了翻,感觉有点像看天书,不由得心里阵阵发怵。

领到教材之后的另一件记忆深刻的事是学习小组分组。由于学校采用的是百分之百的案例授课,每个商业案例的学习都需要同学间小组讨论,学校要求我们按4-5人自由结合,分成一个学习小组。分组时遵循的原则是兼顾到学生原来的职业背景,尽量争取工作背景交叉,专业经验互补。例如,一个组里如果有懂财务的,有懂公司运营的,有搞过HR的(人事),有具备市场或营销类经验的几个学生能分在一组的话,这样的安排应该是非常理想的搭配。如果这样的人员自由结合成一个小组,那基本上就等于人工合成了一个公司的团队。大家可以一起讨论案例,完成作业或以团队的协作和配合进行课上辩论。如此形成的合力,将极大地降低未来二年学习的难度。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小组的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在自己偏弱领域里得到能力较强人士的帮助。也为毕业之后融入职场培养了团队意识。

经过一番撮合,我们的五人学习小组成立了。我原来在中国的时候干的比较杂,而且大多经历是自己做企业,其余的四个人则各有特色:加文大概是班里最年轻的小伙子,入学前已经在意大利帕玛拉特奶业公司加拿大分公司做了几年运营;麦克之前在美国思科公司加拿大市场部做经理,托尼原来是加拿大一家最大的水电咨询公司做工程师,亚历山大曾做过私募基金投资顾问。到此为止,开课前的所有准备工作皆告完成,紧张的学习生活就此拉开帷幕。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6-5-21 12:51:48| 阅读 1977
评论 (2)
 

标题:

葡萄酒悄悄话19 

发表时间:

2016-5-19 9:51:43 

更新时间: 

2016-5-22 8:58:48  更新者: 赵平虎

关键词:

保健养生  

葡萄酒悄悄话19

葡萄酒带来的享受几乎囊括了我们的全部感官,眼睛可以看见红宝石般的颜色,口腔可以品尝甘醇厚重的酒体,鼻子可以闻到芬芳四溢的香气,耳朵虽然不能直接感受到葡萄酒的美妙,但当我们用晶莹剔透的酒杯干杯的瞬间,那悦耳的水晶玻璃发出的碰撞之声则给我们听觉带来美的享受。

在葡萄酒带给我们所有感官享受的排序中,闻酒,即葡萄酒的香气给我们的嗅觉带来的感受理应排在首位。也许有人对此会有异议,也许他们会说味觉才是欣赏葡萄酒的最重要的感受,但如果我告诉你,舌头上布满的味蕾只能品尝酸甜苦咸四种味道你相信么?这是真的,我们舌头上的味蕾对味觉的感知并不丰富,前舌感知甜味,后舌感知苦味,侧舌感知酸味,中舌感知咸味。说了半天,舌头能尝出来的味道只有四种,它们分别是酸甜苦咸。

相比之下,我们通过嗅觉对葡萄酒香气的感知则非常丰富。葡萄酒中的香气可以被我们的嗅觉感知和确定的就有80多种。事实上当我们吞咽葡萄酒的瞬间我们同时也在“闻”葡萄酒的香气,因为我们的鼻腔与咽喉存在共享空间。闻酒主要是享受来自葡萄酒中那些奇妙的香气,那么红酒中的香气是怎么来的呢?下次悄悄话再聊。(建平原创)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6-5-19 9:51:43| 阅读 2375
评论 (1)
 

标题:

葡萄酒悄悄话18 

发表时间:

2016-5-16 7:06:27 

更新时间: 

2016-5-22 8:46:38  更新者: 赵平虎

关键词:

保健养生  

葡萄酒悄悄话18

刚刚从睡梦中醒来的美女并没有将最好的状态呈现出来,睡眼惺忪,头发蓬乱,反应迟钝。但起床之后,稍适醒盹,梳洗打扮,打开窗子,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自然会容光焕发,魅力四射。久藏的葡萄酒在被打开喝掉之前也需要有个“醒盹”的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之为“醒酒”。

葡萄酒在贮存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其过早熟化,被酒液浸润的木塞紧紧地守护着瓶口,只允许微量的空气透过软木塞的毛细微孔进入酒液中进行微氧化反应。此时的目的只有一个是让它慢慢成熟。但当一支酒被人们打开之后,我们不再需要它慢慢成熟,而是迅速地让它大口呼吸,利用短短的几十分钟,使其口感达到峰值,让葡萄酒的香气得以充分的释放。

除此之外,由于葡萄酒在装瓶的时候曾加入了少许防腐剂,防腐剂被封存在瓶中会生成一定的硫化的气味,醒酒的过程也是让这些不悦的气味迅速挥发的过程。另外,将酒瓶中的葡萄酒缓慢地倒入醒酒器中也可以过滤掉残存在瓶底的那些沉淀物质。葡萄酒醒好之后准备开喝,那么我们该怎样喝葡萄酒呢?喝酒的步骤有哪些?品鉴葡萄酒的过程中,哪一个步骤最为重要呢?下次悄悄话跟您聊。(建平原创)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6-5-16 7:06:27| 阅读 2438
评论 (1)
 

标题:

老兵故事96 海外求学3《不懈》下部 

发表时间:

2016-5-14 6:35:30 

更新时间: 

2016-5-14 16:12:36  更新者: 马建平

关键词:

文学  

 

老兵故事96 海外求学3《不懈》下部

这些“硬件”准备工作完成后,剩下的就是入学申请的两个“软件”部分了,那就是完成入学申请论文和准备面试。其中申请论文大概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了,这恐怕也是国内学生申请北美工商管理专业时最为头疼的一关!

据了解但凡不错的商学院为了吸引更多的考生报名大都在申请阶段稍稍放宽申请门槛,然后再根据条件集中进行筛选和淘汰,以便从中选出较为优秀的学生。学校招生部门对考生进行比对筛选时的重点之一就是申请论文,论文写的好才能最终争取到面试的名额,否则入学申请很可能在这个阶段就夭折了。

据说为了应对论文这一关,国内曾经催生了一个特别的职业叫论文写手,或称之为“枪手”。大学毕业生的论文,硕士研究生的论文,甚至乃至博士生的论文只要你钱花到了,都可以在社会上找到职业写手。这部分人长时间从事各种论文写作,他们深谙各类学校的兴奋点,了解如何将申请人的经历和诉求,经他们的妙笔生花之文采,微调到几乎吻合学校招生审核人员胃口的地步。依此换取大把的钞票。反正申请人为了考试,准备了很久,花了大把的时间和金钱,恐怕城池闪失,临门一脚功亏一篑,所以才滋生了这个奇怪的行业。

当时国内的电商还没有像现在这么普及,“枪手”们还无法通过网络宣传推广自己的业务。不过当时他们不知从哪里或使用何种手段搞到了新东方等培训机构的学员名录和联系方式,因此可以非常精准地将市场推广信息投送到这些为了出国读研而寒窗苦读的学员手中,这不,刚刚从新东方北京小汤山结束培训返回多伦多不久,我就陆续收到这些“枪手”的邮件。

这些颇有诱惑力的“枪手”邮件对我来说基本没有什么吸引力。我知道其实找那些“油条”代写论文并非是什么捷径和高招,因为这里面存在着两个误区。首先“枪手”写的文章固然非常漂亮,但如果文字太过惊艳,招生部门会直接怀疑论文是否出自职业枪手。其次,文章写的再好最后也还是要通过面试这一关。如果对方发现你的申请论文和你面试的总体表现存在着明显的落差,学校招生处可以随时将你“就地正法”。

经过认真研读学校报考论文的要求,了解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回答和阐述你自己对如下四个问题的观点。第一是“为什么选择读MBA?”第二是“为什么选择此时读MBA ?”,第三是“为何选择就读这所学校?”第四是“你过往值得自豪的经历有哪些?”

这看似简单的四个问题,如果真正说得好讲得透,文字组织的严谨,逻辑关系准确,又能充分展现申请人的亮点,还要受字数的严格限制确实不是件容易事。这么说吧,学校是个买主,我们申请人是卖方,买主仅此一家,而且十分挑剔,因为他们甚至可以从几百个报名对象中精挑细选,最后摘出区区三十几个录取者。再看看卖方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你需要证明你比其他申请人更有热情和渴望投入买方的怀抱;同时你还需要向买方说明既然你充满激情渴望入伙,那为什么早不来晚不来,偏偏选择此时过来;此外你还需要向对方说明既然市场上有不少同类的买方(加拿大其他的商学院)为何却单独青睐这个买主;回答最后的问题我觉得其实有点像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你必须用简练和精彩的故事打动面前这个挑剔的买主,让他感觉你才是最好的,不但有未来成材的素质,还有过去辉煌的战绩,最后文章的落点应该得出四个字的结论:“非我莫属”!

时间过去太久了,如今似乎已经淡漠了当时那篇文章是怎么写成的了,但在第四部分里讲述自己曾经引以为荣的经历时描写的几件事情似乎还有比较清楚的记忆。一个是写了我若干年前在中国封闭极左的环境里自学英语的经历,包括风雨无阻上业余大学,为了抓机会和老外练习口语差点丢了工作,甚至冒坐牢的风险收听美国之音,以及在工作之余坚持学习进出口贸易理论的事例。当时之所以在文章中提及这些过往的经历主要是希望用自己一贯追求知识的精神表明现在求学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一种持之以恒的习惯和精神。同时也从侧面告诉了申请学校自己不但更新知识的动机和愿望,而且还有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记忆中申请文章里还写了我个人一年前成功减肥的事情。把个人生活上达成的一个目标放到入学申请论文里是比较大胆甚至是颇为冒险的做法,同时也是经过我再三考虑的决定。按理说这个部分的重点应该集中展现自己过去的商业背景,管理经验,知识更新等方面的潜力。但经过慎重考虑,我认为自己不能循规蹈矩罗列个人的所谓商业上的成功,而应该有所创新,写一些让人看了耳目一新的内容。减肥的事例写的简练生动,从生活的侧面向申请学校证明自己是一个意志坚定并有着较强自控能力的申请人。

经过几乎近二个月的反复准备和不断修改,这篇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申请入学文章终于完成了!那天,我将所有的MBA申请文件放进一个大文件袋里,十分小心地将它封好,经由联邦快递发给了申请学校的招生部门。随后接下来的就是焦急地等待和盼望。希望能早一天收到学校的面试通知。等候的时间感觉相当漫长 ,期间,我曾三次给学校的招生人员打电话查询,然而,每次均被告知他们正在逐个审看报名资料,唯一能确定告知我本人的消息就是他们已经收到了我的申请资料,让我耐心地等候学校的进一步通知。

终于在五一国际劳动节过去的第2天,我收到了校方的一个电话留言,通知我在下周二的下午二点到机场附近的一个地址去面试。虽然这不是录取,但已经足可以算得上是个期盼已久的好消息了!至少这个电话留言足以证明校方已经将我放进了目标申请人的行列中了。

 去面试的那天突然来了暴风雪,通往机场的401号公路几乎变成了白色,车子不断被强风吹向公路的一侧,车窗外能见度低的可怜。我只好边小心翼翼地边驾驶着车辆边琢磨着如何应对接下来的面试。按事先向前辈们打听的路数,申请人通常都会被要求利用二分钟的时间,简要地向面试官做个自我介绍。和好多心情忐忑的申请人一样,我生怕在开场的时候就出什么岔子,所以自己事先斟酌了一段自我介绍的内容,反复默念之后,基本做到了烂熟于心。但其实我心里明白,这个开场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面试老师接下来的提问,以及我该如何对此做出恰当的回答。按学校通知面试的地点,平日里最多二十分钟的车程,那天的暴风雪中我居然整整开了四十分钟。下车前我抬手看看腕表,还好距离规定的面试时间稍稍提前了5分钟!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6-5-14 6:35:30| 阅读 1711
评论 (1)
 
   

共 329  篇,第29/66页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浏览时间:2025-8-27 10:42:54
Copyright © 2006 - 2025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
荣誉承办:辽宁东志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