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平博客主页 - 空六军战友网

 

作者: 马建平 
部队: 军直   
部门: 灵丘场站通信营 
职别: 报务员 
电邮: 814607487@qq.com 
显示通信录    个人档案
致辞: 战友聚会可以畅饮,但绝非酒肉朋友;战友彼此可以帮衬,但绝非利益交换。战友相互可以调侃,但绝非恶意攻击;战友网上可以闲聊,但绝非无病呻吟。战友情,永远的正能量! 
所有篇目(共329篇)
 

这是对 马建平 个人博客主页第 52110 次访问

 

标题:

葡萄酒悄悄话24 - 看懂葡萄酒的长相 

发表时间:

2016-6-16 11:12:00 

更新时间: 

2016-6-17 6:35:47  更新者: 马建平

关键词:

保健养生  

葡萄酒悄悄话24 《看懂葡萄酒的长相》

一个女人皮肤的色泽,光滑度,有无皱褶等往往折射出她的健康和年龄状况,同时肤色对女人尤为重要,否则民间怎么有一白遮九丑的说法呢。葡萄酒的“色相”颇有几分类似女人的肌肤。仔细观察一瓶葡萄酒的颜色往往可以让你在没有品味它之前就可以对它略知一二。

为了确保通过观察酒色真实地了解酒的信息,我们需要掌握观察酒的方法和内容,简单说就是了解怎么看看什么。先说方法:倒酒时应避免将酒瓶底部的沉淀物倒进杯中。酒杯最好采用透明度较好的水晶玻璃材质,要有足够亮的灯光,最好是邻窗的自然光。桌面上放一张白纸,将酒杯向前倾斜45度,让酒呈倾斜的液面。然后从上往下仔细观察映衬在白纸上的酒液。

对酒的观察除了要了解方法之外,更需要掌握观察酒有哪些“看点” 。概括起来,观酒有五个内容: 1)颜色深度,2)透明度,3)中心色调,4)边缘色调,5)边缘色带。先来说颜色深度。葡萄酒颜色深浅与其品种、酒体、风格有关联关系。颜色深,酒体厚重,风格强悍。对于红葡萄酒来说,颜色深浅也和酿造过程中浸皮的时间长短有关。对于白葡萄酒来说,颜色的深度,还可以判断其是否经过橡木桶陈酿。比如,浅黄色霞多丽葡萄酒是未经橡木桶陈酿的,而金黄色的霞多丽葡萄酒则大多经过橡木桶陈酿。由于篇幅有点长,其他观酒的四个内容容下次悄悄话继续。(建平原创)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6-6-16 11:12:00| 阅读 2184
评论 (2)
 

标题:

老兵故事100 海外求学8 《求学两三事》 

发表时间:

2016-6-15 10:09:31 

更新时间: 

2016-6-16 11:04:27  更新者: 马建平

关键词:

文学  

老兵故事100 海外求学8《求学两三事》上部

上学期间日子过得很快,每天基本都是从案例开始,然后找资料,小组讨论,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大课讨论,教授总结学习要点。很多年过去了,其中大部分关于学习生活的记忆,也随着时光的推移,渐渐随风而去,只有一些印象深刻的片段至今还留存在脑海的深处,始终挥之不去。

我们的学习始终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每个小组都由一些具备一定的商业经验和背景,知识和信息互补的学员组成。这种“混搭”对包罗万象、无所不谈的案例学习,的确有很大的帮助。就拿我们小组来说吧,盖文,原来在帕玛拉特奶制品公司当过车间主任,最擅长的是生产运营;迈克,原来就职一家投资公司,对投资和财务分析有相当的经验;大卫,加拿大水电工程公司的项目经理,思维缜密,擅长项目管理和资源统筹;巴兹尼特,加拿大思科公司的市场部经理,了解品牌、营销等商业运作;我是个杂家,有些国际商业背景,在学习国际商务课程,特别是接触到大陆、香港、台湾等大中华地区的商业案例时,对我们的小组在国际商业和亚洲文化方面也有些特殊的贡献。可以说学习小组是我们大家学习的生命线,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各司其责,颇有几分神似一个公司的管理运营团队。

小组最初的组合是学校根据学生档案履历等资料率先提建议,学生们自己表决通过的。期间如果出现不和谐或矛盾冲突,小组的任何成员可以离开,小组的多数也可以通过投票这个民主机制将大多数认为不受欢迎的学员“请”出小组,一旦某人离开或被离开,通常只有两个出路,要么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其他小组的大多数接纳你,要么只能做个孤家寡人,直面各种课业挑战,孤苦伶仃,一直自己耍单,直至毕业。

其实繁重的课业,多元的知识结构,一个人形单影孤,经验单一,很难应付这种100%案例分析的课程,尤其是到了第二年,大部分案例的重点涉及财务、运营、市场、营销等综合管理知识,单靠一个人的能力确实很难应对。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班里发生了第一例,也是我在学期间唯一的一例,一个女生居然被所在小组被大多数人通过民主表决“踢出”了原来初始的学习小组。

她的名字叫斯达芬妮(Stephanie),曾主修文学,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毕业后又通过进修,考取了教师执照,在一所中学担任过替补教师。入学的时候,有时候一起吃早餐时偶尔跟她聊过,知道她多才多艺,还曾经担任过主唱歌手和花样滑冰的教练,据说她还是一名业余作家,目前正在创作一部待出版的长篇小说。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长相甜美,多才多艺的女生居然由于学业过于懒散,对小组贡献度极低,在学业进入第二年的关键时刻,被她所在的小组无情地抛弃了。为这个她跟好几个同学哭过,但商学院本来就不相信眼泪,规则就是规则,没有小组主动接受她,自己只好形单影只,忍受孤独。

之后又过了差不多二周,班里七个学习小组依然没有人率先提议主动“接盘”。大课上班主任老师已经呼吁过几次,让其他小组考虑接纳她。但由于她懒散的名声,始终没有小组接招。

此时我看得出她的无奈、焦虑、困惑。恻隐之下,我决定出手“搭救”。我觉得无论如何,应该给她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不应该这样一棍子打死。我尝试着在小组会上提议接纳她,但大家不动声色,没人接茬。于是,我想起了我们在“交流与沟通”的课程中曾经分析过的在管理层内部争取多数的一个技巧,找一个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去影响争取其他多数人。

大卫在我们小组里属于那种平日少言寡语之人,但一旦他起身发表意见,大家一般都会尊重。大卫所以有一定的权威性,一方面是他年纪偏大,管理经验丰富,自然让大家感觉“嘴上有毛,办事儿特牢”的范儿。另一方面,在我们小组众多的案例分析中,他始终是一个灵魂人物。分配任务,确定角色,控制时间节点,分配资源等等。我私下里找他沟通了“搭救”那位美女的意思,希望他能支持我的提议,接纳斯达芬妮。最终大卫同意了我的看法,还成功地帮我说服了其余3位同学接纳这位姐姐。当我们在班里宣布一致同意接纳她加入我们小组的那一瞬间,我看到了这位女生眼里晶莹的泪水。(未完待续)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6-6-15 10:09:31| 阅读 2089
评论 (3)
 

标题:

老兵故事99 海外求学7 《爱国发言》下部 

发表时间:

2016-6-15 10:06:01 

更新时间: 

2016-6-17 10:51:50  更新者: 吴长海

关键词:

战友文学 201671  

老兵故事99 海外求学7 《爱国发言》下部

我当时站起来发言的大致内容有几层意思:第一,中国劳工的就业,成就了有竞争性的中国制造业,大量价廉物美的产品流向国际市场,让全球的消费者受益。因此应该在对中国制造品头论足之时,首先肯定中国制造对世界经济的卓越贡献。

在说这个观点的时候,我曾经举例说明相当一部分美国和加拿大的低收入家庭,如果没有廉价的中国工业品,生活费用势必被推高,这些家庭势必面临由此产生相对贫困化。因此,中国制造实际上惠及了世界各地的千百万消费者。当然上述观点并非我个人的独创,那是当时龙永图部长在争取中国加入WTO历次会议时必讲的一点,我只是简单概括了一下用我自己的话讲出了这个意思而已。

第二,我们不应该以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欧洲)的就业环境标准去主观地评判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就业现状。国情不一样,不能以偏概全。欧洲和美国的工业革命初期,工人的就业条件和生存条件与现在中国工人相比,也好不到哪去。因此不能简单地据此判断当时的工厂就是所谓的血汗工厂。发展阶段不一样,国情不一样,采用同等标准判断本质不同的事物是不客观的。

课上说这个观点的时候我讲了两个例子说明:当时发达国家攻击中国制造业存在所谓血汗工厂时候,时常引用的一个经典例子是在中国生产一件衬衫,工人只能得到1个美元的加工费。我当时课上跟同学们说“我们这里的Tim Horton’s(加拿大类似星巴克的咖啡店) 1个美元只能买半杯咖啡,你们可能会说,中国工人辛苦地劳作大半天可能连一杯咖啡的钱都挣不到。可是,你们知道么,在中国的一些落后地区,这一个美元可能就是全家一天的伙食费。”

我引用的第二个例子是稍微夸张地用加拿大和中国工厂换灯泡的流程,来证明我关于国情不同,标准不一,不能简单对某些现象随意进行推断并据此得出某种结论,如果这样机械僵化地判断事物并仓促地得出结论是有失公允的。

“加拿大由于工会为了保障工人的权益,保险公司为了避免对不必要的工伤责任予以赔偿,对工厂更换灯泡制定了严格的程序。工作流程规定,这项工作必须有三个人一起协作完成。一个工人必须扶着梯子,一个工人拿着新灯泡,另外一个工人登梯子上去拧下坏灯泡递给下面拿灯泡的工人,然后再从下面这位拿灯泡工人的另一只手中接过新灯泡拧上,工作才能完成。”我在说这个事例的时候,看到好多同学都在笑,我知道这确实有点夸张,但不容否认这是个事实,是我隔壁的一位在加拿大担任消防协会会长的邻居亲口告诉我的。等大家笑声停止了,我继续着我的话: “在中国换灯泡很简单,一个人扛梯子过来,口袋里掖着新灯泡,自己上梯子,拧下旧灯泡,放入另一个口袋,再掏出新灯泡拧上,就这么简单这活儿就干完了。我们不能据此判断中国工人没有得到很好的劳动保护。道理很简单,这里没有类似西方的工会组织介入工厂的工作流程;这里也没有保险公司细致到对更换灯泡可能产生的工伤事故都需要明文规定。”

第三,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全局中的局部问题,血汗工厂,黑心老板其实全世界都有,中国有,美国有,加拿大难道就没有么?但无论如何,违反人权,血汗工厂都是枝节并非主流。

说到这个观点的时候,我举例说了美国每天有几百万来自墨西哥的非法移民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从事着艰苦的、低级的、纯体力的各种工作。不仅工作严重超时,薪水大大低于美国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居住条件和我们比也存在着天壤之别。但我们不能根据这个现象就推断美国的制造业完全是血汗工厂。这毕竟只是一个局部现象,并非主流和本质。

最后我总结说:“当今中国制造业在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工业基础和劳工的保护势必和当年加拿大工业演变过程一样,都会经历初级、原始、粗糙、甚至看上去不那么人道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认识中国的制造业需要用客观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去对此进行评判。”

那次课,我好像说了好多话,说着说着,语言也流畅了。好像一下子打开了憋了好久的话匣子。我还以我多年在中国从事对外贸易,大量接触服装出口加工工厂的经历,向同学们说明了这些年亲眼目睹的那些企业在保护工人权益、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超时工时、避免使用童工等方面所做出的持续性改善。如今回忆起来,当时所以说那么多,思辨那么犀利,其实都是被自己的爱国之心所驱动,我们知道自己的祖国现在并不完美,我们知道现在中国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并不理想,但我们这些海外的有游子还是愿意用我们的嘴,我们的心去告诉那些对中国心存偏见的西方人,告诉他们真相。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6-6-15 10:06:01| 阅读 2125
评论 (2)
 

标题:

老兵故事99 海外求学7 《爱国发言》上部 

发表时间:

2016-6-13 9:21:33 

更新时间: 

2016-6-14 13:30:41  更新者: 吴长海

关键词:

文学 201671  

  

老兵故事99 海外求学7《爱国发言》上部

    我们这批早年移民到加拿大的几个家庭有时周末或节假日总喜欢一起聚聚。聚会的时候,不管是出外游玩还是家庭烧烤,但凡团聚通常都会对自己的祖国发发牢骚,可能的话题包括腐败的中国官场、恶劣的空气质量、污染的河流和湖泊、假冒伪劣的商品、化学处理过的食品、浮躁的人生观、越来越贬值的学历、横流的物欲、一夜暴富的心态,等等。总之,每次聚会除了吃喝,总要对中国的现状发泄一下心中的不满。

    然而千万不要从上述种种抱怨中简单地推断我们这些身居海外的国人都是那种让人唾弃的“嫌母丑、恨家贫”之类的假洋鬼子。如果您对我们的人格据此仓促定义的话,您就大错特错了。抱怨也好,宣泄也罢,讥讽也好,嘲弄也罢,其实据我多年海外生活的观察,虽然这些人里也有个别的那种忘恩负义,出了国门就骂祖宗的小人,但绝大部分出国定居的海外人士其内里都藏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虽然他们也知道自己的亲娘可能相貌不及邻村的豆腐西施,虽然隔壁的屠户家里吃肉而我们自家只能喝粥,但亲娘就是亲娘,金窝银窝再好,就是不如自家的狗窝!

    事实上我们这些人,一旦走出了自己人的圈子,一旦到了外边的公众场合,如果发现有人对我们的祖国说三道四,如果看到有人将国家进步中的问题无限夸大,我们绝对会挺身而出,挥起手里的板砖,立刻毫不留情地予以封杀!我想这大概就像国共合作时期的心态,别管共产党和国民党如何内斗,倭寇来了,照样同仇敌忾,一致对外。这不,我在IVEY读书的时候,就曾经出于爱国在班上和同学们发生了摩擦,还在上大课讨论案例的时候当场做过抗辩式的发言。

    辩论是由一个研究国际投资环境的商业案例引起的。案例的核心问题是探讨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十年发展,当中国俨然成为全世界的制造大国之后,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案例中说到了中国缺乏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利、技术、品牌等,说到了员工技术水平的粗糙,职业培养的无序和不规范,说到了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因而导致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国际市场,也说到了中国制造业由于缺乏对劳动者的合理合法保护,因而造成了相当数量的因工致残、人身伤亡、和职业病频发等问题。所有这些课上讨论的问题,不可否认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让人不解的是,讨论中话题突然转向,慢慢地演变成了对中国无视人权的声讨!什么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是以残酷剥削压榨工人的血汗而来,中国政府无视基本人权,城乡企业滥用童工,超时工作克扣工资等等,本来就是一个正常的案例讨论,结果一下子成了对中国政府的声讨课,价廉物美让全世界消费者受益的中国制造俨然成了血汗工厂的代名词。

    本来我在课上的发言并不怎么积极,这种课上表现平平也并非本意。英语说到家对咱毕竟是外语,比不得当地的同学,他们大多都很年轻,不仅思维敏捷而且口舌伶俐,但凡遇到老师组织课上讨论,一些简单容易条理清晰易于辩解的论点,不到几分钟,就都被他们三下五除二抢了风头。后面一些需要大量思考的难点,加上我们还需要斟酌语言和文字的表达方法,所以一般上课的时候就会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越渗到后面越难,越难越说不好,越不好说就越不敢说。不过看到那天那个氛围,看到那个势头,看到本地人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我确实坐不住了,此时,别管说的好不好,必须站起来,迎上去,亮出自己的观点。(未完待续)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6-6-13 9:21:33| 阅读 2165
评论 (1)
 

标题:

葡萄酒悄悄话23  

发表时间:

2016-6-11 9:45:48 

更新时间: 

2016-6-11 9:47:50  更新者: 马建平

关键词:

保健养生  

葡萄酒悄悄话23

还记得初次见面那位让你怦然心动的姑娘么?你究竟是喜欢她的身材、皮肤、发型、眼睛?还是她的谈吐、修养和气质?所有这些外在和内在的因素都汇成了我们对一个女人的整体印象。当我们接触一瓶葡萄酒的时候,我们也会用一些可以感知的标准对它予以“品头论足”。那么对于略懂葡萄酒的人来说,究竟我们用哪些标准去衡量一支葡萄酒的好坏呢?

    对一支葡萄酒优劣的判断,大致可分为酒色、酒度、酒体、单宁、香气、层次等几项主要指标。酒色实际是葡萄酒的“色相”,清亮还是浑浊,深红色还是砖红色,挂杯的流痕是密集还是稀疏,大致决定了一支葡萄酒的外形。酒度的高低说明了酒的力道如何,酒体是厚重还是浅薄,单宁是强悍还是柔弱,香气是简单还是复杂,层次是单调还是丰富等等,都是对一支葡萄酒进行判断和最终决定你对那类葡萄酒喜好的标准。这些指标都不是越高越强越好,它完全取决于你个人的偏好。这有些类似《非诚勿扰》那些相亲节目,一个姑娘喜欢的男人,也可能会被很多女人灭灯! 话虽这么说,对于葡萄酒来说还是会有一些大众认可的评判标准,这些我们下次悄悄话分开细讲。(建平原创)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6-6-11 9:45:48| 阅读 2271
评论 (0)
 
   

共 329  篇,第27/66页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浏览时间:2025-8-27 4:00:08
Copyright © 2006 - 2025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
荣誉承办:辽宁东志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