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龙:同意您的观点。纵观我国诗歌发展史,唐宋时期的诗歌可谓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也许与近体格律诗词这种“统一”格式有关。诗歌成就了它,它又促进了诗歌的辉煌。成为中华诗歌花园里一朵十分绚丽的花朵。喜欢它的朋友无可厚非。
翻开近体格律诗词集,尽管对仗等由严向宽甚至淡化方向发展,也存在出格(律)的现象,但绝大多数都固守平仄、押韵这个基本特质。所以,喜欢这种格式的朋友,如果冠以词(诗)牌(律)名,其基本的特点还是要遵守的。否则就不要冠名了。这个观点,记得我在《关于诗词一二三四》短文中曾提到过。近体格律诗词要与时俱进,使用今韵是其出路之一。打破严格的平仄限制,也许也是出路之一。
当今网络诗歌的兴起,冲破了“家”霸权,“小草有诗也能言”,诗坛出现了百花竞放的大好局面。这是好事。但是江河奔涌,泥沙俱下,有的诗歌确实让人不敢苟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应有区别于其它体裁的特点要素,否则就不存在散文、诗歌等区分了,如果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岂不成了篇篇皆诗了。也许在一定的时候,对其作“一定”的“规范”,成就“方圆”,会对诗歌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些。扯远了,就此打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