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秋 十 月
现在有个词被用得太滥了,那就是“金秋十月”,国庆阅兵,“金秋十月”,全运会开幕,“金秋十月”,普京来华,“金秋十月”,温家宝访朝,“金秋十月”,月饼打折,“金秋十月”,拉面馆开张,“金秋十月”,陈先生、张小姐新婚,“金秋十月”。反正开口不说 “金秋十月”,下边就说不出话了。
我抗议!谁要再说“金秋十月”我得跟他急,烦不烦啊!但战友联谊会上,主持人孙海龙一张口致辞,还是“金秋十月”,真让我无奈。
但回到易县,你不“金秋十月”也得“金秋十月”,易县是山区县,盛产柿子,到了十月份,漫山遍野的柿子都熟了,或星星点点,或映日烛天,全是柿子。上海的老兵假行家看了说:“估计得两块五一斤。”我说:“全看运力了,运不动五毛一斤都卖不出去。”假行家不信,直要跟我打赌。
柿子是非常朴实厚道的树种,一如咱易县的山里人。只要种下去,无须管理,到时候自然就结出丰硕的果实,而且一旦果实成熟了,树枝还自然被压弯了,垂下头来等待人来摘,要不去摘,还容易把树枝压断了,有伤木本。在易县,除了离农舍近的地方有个别柿子树,稍微平整的土地都被用于种庄稼和蔬菜,柿子树通常都被放逐到荒山野岭的贫瘠土地上。但贫瘠并不影响柿子的高产生育,就跟越穷地方的人越不讲计划生育一样,反正到了秋天,柿子们就给你来个满山遍野,让你知道谁是秋天的主人,让你知道什么叫“金秋十月”。
柿子多了,还是那句话,全看运力,运得出去就是钱,运不出去就是个景,老乡们对摘柿子也没多大兴趣,全看运力销路去摘,丰收的喜悦全建立在运力和销路之下。眼看没销路,运不走,干脆不去摘,不费那个劲。
眼前还好,部队营房边的长峪村口堆着大量的外贸纸箱,箱子上印着洋字码,说明长峪的柿子有出国深造的条件,堆成小山的柿子们享受着被村姑装箱时的抚摸,静候着漂洋过海的机会。但大多数柿子还懒洋洋地挂在树上晒太阳,对将要出国的柿子毫不羡慕。
老乡们看到老兵们来访,有精明的提前吆喝说“吃柿子掰(易县口音)!”老兵问:“怎么卖?”“四毛一个”老兵心里盘算“四毛一个?合不到八毛一斤?当初我们在这当兵的时候,二分一个,值不值?”旁边又有老乡说了:“柿子哪有论个卖的,要买六毛钱一斤掰。”老兵觉得值,“六毛就六毛了。”刚要买,旁边的老乡又说了“来一趟不容易,多买点掰,五块钱十斤。”“那就来二十斤吧,十块钱整。”
老兵假行家挣开袋子,装走了二十斤柿子,挺费劲地抬到旅游车跟前,一看车门口停着辆农用三蹦子,车上的老乡说:“吃柿子掰?四毛一斤,十块钱三十斤。”假行家当时就傻了。这下可“金秋十月”了。
徐焕 2009年10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