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标题:

一张军人通行证    

发表时间:

2022-11-26 11:54:35 更新时间: 2022-11-29 19:35:17  更新者: 管理员

关键词:

    
作者: 林金才   [这是对本篇第 1349 次阅读] 阅读评论

 

    我面前摆着1976年3月86326部队发给我的“军人通行证”,写林金才同志由德州经天津至北京,时间为1976年3月7日至3月30日缴销。它勾起了我不尽的回忆与思念。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作为军人要去北京通县,北空通讯团参加外线排长的集训工作,也是我首次作为军人参加北空通信团的业务技术培训,外线人员长期以来都是以老带新的办法,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这次能系统的专业性的参加上一级专门系统训练是十分荣幸与自豪的事情,3月7日我从司令部开好证明,3月8日我一个人便从德州火车站乘45次福州——北京的列车,登上了进京的路程。

     列车来到北京站,虽然文化大革命我曾经来过北京,但那是学生时代来的,这次肩负学习培训任务而来,而且是作为基层刚提拔起来的外线排排长来参加培训,肩上的担子显得更为沉重。出了火车站,我按照北空通信团的地址来到通县大街中间团部驻地,报到完后,我们马上就集中上课。是以通信兵部发行的架空明线教程为基本,比较复杂的长途架空明线配交叉等专业知识,有老的八八式,也有新实行的标准化式,而要理解文章中架空明线的广播干扰,有“偶发现象”等专业用词,需要一定的电工基础才好理解。其他教材都是比较好理解的,专业理论课程上了一个星期。再一个主要的杆上实际操作,能实际操作是外线班排长的基本功,我记得难度比较大的是在通县运河上跨越河段的飞线,那高耸入云的井字杆屹立在大运河边,曾经人站在杆下看上去脚都会发抖,而我们却要扣上保险带在那高空中坚持紧张作业一个上午,脚都会发麻,下杆来,还要走回到北京实习通信团家中,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往往下杆后要休息一会儿,才能迈开步子,而北京三月份的天气,在地下都是寒风刺骨,更不要说在那十米的高杆上作业,都是对人的身体与精神上的一个考验。

     刚好北京有半个月的时间,我利用星期天的机会前去北京朝阳门外探望了我堂叔一家。堂叔是铁道兵的总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科技人才。大学毕业后分配在铁道兵部工作,平常在河北高碑店工作,仅有星期天才会回到北京自己家中,我还在北京见到堂叔的母亲,正在帮助他带小孙女,而堂叔的爱人在北京市育英小学担任小学教员,我有幸在他们家吃上水饺,享受了难得天伦之乐。这就是一张保存完整的军人通行证的故事。

  
 
评论(共 2 篇):

  评论者: 付根利

发表时间:2022-11-29 19:35:17

   

 

谢谢你的博文,现在在网站上发文是很珍稀的。   

   

  评论者: 付根利

发表时间:2022-11-29 19:34:25

   

 

生动的历史故事。有一点可能需要核实,北空通信团团部应该不在通县,北空通信团团部一直是在西山的,通县应该是一个营部吧?这个我也说不准。我1968年底在通县也参加过晶体管单路载波机的培训,那时刚入伍半年多,只知道学习了,其它的情况也没有了解。但是1976年通信团团部肯定是在西山的。   

   
   

共 2  篇,第1/1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6 20:54:53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