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标题:

47 成家.为师.为父    

发表时间:

2017-8-7 14:48:59 更新时间: 2017-10-2 9:18:19  更新者: 张克志

关键词:

文学    
作者: 马建平   [这是对本篇第 1562 次阅读] 阅读评论

47《成家.为师.为父》
      
部队复员回来后,我一直没敢懒散放松,平日里抓紧学习知识,一步一步改变着自己的现状。我知道自己属于既没多少家庭背景又没什么经济基础的青年人,家里四个儿子,父母工资也不高,我排行老三,如果等着靠父母,一点点攒着省着为我们哥几个娶上四房媳妇,估计爹妈骨头里的油都榨干了也没戏。加上我多年学习外语,可怜的工资和复员费几乎都花在了购买书籍、磁带、录音机上了,加上自己嘴馋,几年过来,也没存下几个钱。我知道自己不可能像大多数同龄人那样先成家后立业,唯一的出路就是先争取干出点名堂来,再琢磨成家的事儿。


步入三十岁的而立之年,总算干出了点名堂,当上了外销员,有了出差出国的机会,开始有了点积蓄。男大当婚,和女友谈恋爱也差不多有一年多了,结婚这大事儿几乎已经成了双方父母饭后茶余的话题。不过那时刚刚接手外销业务,手头的工作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有时间休息几天办婚事。当然,除了没有时间,当时还有一个几乎是让很多父母愁白了头发的难题,那就是没有婚房。


我家当时在天津河西区吴家窑大街的德才里住五楼的二间房,父母住一间,我和二哥四弟一起住另一间。本来家里还有另外一处房子,但大哥结婚的时候,已经给他做了新房。二哥当时也已经交了女朋友,我们哥两个都到了结婚的年龄,无奈家里根本没有条件帮我们哥俩找到婚房。记得当时家里父母天天为这个事情发愁,明明知道自己的孩子到了该结婚的年龄,明明知道孩子们也谈了几年的恋爱,可就是不敢催自己的孩子们结婚,一没钱,二没房,这都是我爸妈当时最发愁的事儿!


就在我为婚房一筹莫展的时候,女朋友所在的单位天津市农场管理局给她分到了一个独单,天大的难题没想到就这样化解于无形。虽然那只是一间六楼顶层的“直门独”,全部面积也就不到三十个平方,但对于急等房子结婚的我来说,简直就是沙漠里遇见了甘霖!


房子落实了之后,双方家长见了面,一起确定了婚礼的日子和安排。其实当时社会上已经开始流行租用迎亲的车辆,举办婚礼庆典,然后到饭店包上几桌,邀请亲朋好友们吃喝了,但我们俩人对这些所谓的正式仪式都不感兴趣,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当时的确也没有经济条件弄这些铺张。好在女方的父母都是教师,人也都非常通情达理,经商议,双方家庭决定以既经济又简单的方式为我们办婚礼- 由我大哥掌勺做几个家常菜,两家凑在一起吃个饭,就算把婚结了。尽管没有对外通知,但还是有知道消息的亲友为我们送了些彩礼,什么暖瓶啊,脸盆啊,毛毯啊,被面啊。当时也收了几百元“份子”钱,但考虑到妈妈还要为二哥和四弟操持另外二房儿媳妇,就主动把亲友们凑的钱统统留给了妈妈。


       结婚当天,岳父岳母和新娘都是自己骑着自行车来我家吃的饭。在人生最重要的这一刻,老婆没有像很多姑娘那样要求讲排场,简简单单办完了婚事,这让我一直心存感激。


老婆是个会过日子的女人,做姑娘的时就牙里省肚里攒的存了些私房钱。因为知道家里条件不好,加上还有哥哥弟弟以后要办婚事,所以也没指望结婚时娘家能给什么陪嫁,于是自己多年省吃俭用,提前为自己制备了陪嫁 ,一台北京牌彩电和一台俄罗斯产的电冰箱。这在当时可都是让人羡慕的家用电器。不过,买了这些之后,并没有马上出嫁,由于不忍心,就让家里先用上了这些“嫁妆”。


可到了结婚的日子,彩电父母看上了,冰箱家里也用上了,当女儿的实在不忍心把这些自己的陪嫁从家里带走,于是,老婆做姑娘时“牙里肚里”攒下来的这二个所谓大件,就全部留给了娘家。记得当时我们结婚时,家里除了好多年前,妈妈找亲戚给提前打好的几件已经陈旧了的家具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物品。家里的布置和陈设几乎和我们的婚礼一样,极度节俭朴素。其实当时也不是咱愿意将就凑合,就一个字,穷!


两家吃过了“婚宴”之后的第二天我就要去秦皇岛的羊毛衫厂出差,有一单出口荷兰的羊毛衫急等着安排装船出运,我必须要去工厂验货。合同交货期紧,根本没法休婚假。可这毕竟是新婚啊,按常理至少也要休息1=2周的婚假,可眼下工作紧张,不可能请假。这下可让我着实为了难。把这为难的事儿告诉我妈,到底是年纪大的人主意多。我妈说你能不能跟领导说明情况,看看是否可以顺便带上新娘一起去秦皇岛出趟差,一来工作没有耽误,二来秦皇岛北戴河也是旅游的好地方,可以顺便玩玩,把婚假休了。一听这主意不错,就立刻找科长请示,科长很通情理,当即就欣然应允了。转天,我和新娘一起带上些随身的行李,骑上自行车来到天津东站,又将自行车存在了我当年上班的市邮电局的大院里,坐火车去了秦皇岛。


要按当年我师兄建国的建议,我就应该事先给秦皇岛羊毛衫厂的张厂长打个电话,告诉他此次除了去验货还要带着新娘一起去度婚假。他说这样的话工厂肯定会给你定个好旅馆,安排一次像样的宴请。不过这不是我的风格,我也不想因为自己的私事给工厂找什么麻烦。于是到了秦皇岛车站后,我们就入住了一家离工厂不远的小旅馆。记得当时房子很紧张,定的那个小房间好像都没有窗户,感觉里面四处都是脏兮兮的。


转天,我去工厂验了货,之后开始了在秦皇岛和北戴河的几日游览。我们兴致勃勃地游览了北戴河,山海关,老龙头等地。旅游本应伴随美食,无奈当时囊中羞涩,为了省钱,我们一般都在一些比较便宜的小馆里吃饭。一次到了临街的一家无名小馆,看看菜单上的那些海蟹的价格很贵,于是我们就要了米饭、炒青菜和一锅海鲜汤。汤里面好像有虾仁、墨鱼、海参、蘑菇之类的配料,当时那一锅海鲜汤泡大米饭吃的很香。好多年以后,我再去秦皇岛,还特意去找了那个当年喝海鲜汤的小馆,但怎么也没找到,于是当年海鲜汤的美味就成了永久无法满足的回忆。


在旅游点,我和老婆一起坐到了骆驼的背上照了张合影。骆驼背上的我,感慨万分,为了我的工作,为了以后的生活,为了不让我为难,老婆几乎放弃了所有新娘本该有的待遇和要求。没有婚宴、没有婚车、没有彩礼、没有像样的家具,她甚至用自己的房子,做了我们的新房。这一切都让我心生感动,我当时心中暗暗的使劲儿,一定争取尽快让她过上令别人的妻子羡慕的好生活。就这样,当年这个简单至极的婚礼,成了好多年之后一直鞭策我上劲的源动力。


1988年是我担任外销员的第三个年头,也是我负责天津毛衫输往美国市场业务的第二年。这一年科里的人员变化很大。田科长被调到了香港华润集团下属的松柏纺织品公司当经理,我师傅小王被公司提升为毛织品科的科长,我也自己挑起了美国这摊业务,成了公司外销队伍中的重量级业务员。


这期间自打南大外语系的大学生王雪离开后,科里又分来了一名天津外贸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她叫刘静。刘静的样子,人如其名。齐肩的短发,明亮的眸子,皮肤粉中透着白净,看上去脸上带着几分略显羞涩的文静。刘静衣着比较随意,似乎从未刻意修饰打扮,不过这份简单和自然到让她平添了几分其他女人少有的魅力,外表看上去刘静和我师傅王科长颇有几分神似,身上透着股子清新的自然美。


刘静来科里以后,也和当初的王雪一样从制单员开始做起。每天几乎都是简单重复性的工作,眼前经常对着一摞摞的单证和文件,忙得她抬不起头来。但刘静和王雪不一样,来科里之后从未有过任何抱怨,工作也很踏实,除了手头的工作,她平时也经常给我们这些外销员帮忙干些“下手活”,例如复印、寄送样品等杂务。其实在当时那个年代,作为当时公司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将近一年多的时间一直毫无怨言干着这近乎打字员一样的工作,的确很不容易。那时我经常加班,刘静有时也留下给我帮忙。工作结束后,我们会一起聊聊天。渐渐地彼此熟了,她也会跟我诉说一些来科里后的苦闷,我呢,作为过来人,每次除了听她倾诉,也跟她讲讲王雪的例子,常常给她些鼓励。也许是缘分吧,最终刘静和我成了师徒关系,一起做起了美国业务,参加出国小组,去广州交易会,刘静心细,也很钻研,很快在科里就熟悉了手头的业务,我也从心里为她的进步高兴。


198697日对我来说是个天大的日子,这一天女儿出世,我做了骄傲的爸爸。女儿赶上了好时候,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好运。从女儿出生到三岁,我们搬了两次家,先是告别了结婚时那一间小小的独单,换上了二居室朝南的房子。再后来,又自己拿出近十万元的积蓄,连同当时这套两居室的房子一起交给了开发商,在天津市河西区人民公园附近换了一套全新的三室二厅的房子。记得当时和我们同住一个房型的上下楼邻居大多都是五六十岁的区局级干部,像我们这样的小两口带着一个孩子住上这三室二厅的房子在当时实在是少之又少。


那几年由于每年都出国,每次出国都能得到国家给的进口家电的免税指标,每次出国也存下了不少美钞和外汇,接下来,家里陆续添置了当时很多家庭梦寐以求的进口家电,冰箱、彩电、全自动洗衣机、分体式空调、高端的音响等等几乎是应有尽有。再到后来,指标用不完了,两边家里和亲戚朋友也跟着沾了光。


记得刚结婚那会儿,家里只有一件像样的家具,那是一个拿条买来的天津木器五厂的大衣柜。除此之外,其他几乎都是老旧的家具。有一年去广州参加广交会,在展会上看到了一套烤漆的西式家具和做工讲究的真皮沙发,突然想到应该彻底给家里换一套家具,于是当时就花几万元定了整套的家具,托运回了天津。经济条件的持续改善,让家里的生活过的有滋有味。有时候晚上,坐在舒适的沙发上,给自己倒上一杯白兰地,听着音响里邓丽君的妙曼歌曲,常常让自己心生无限的满足感。结婚不到三年,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彻底改变了家里的经济状况和生活环境,让全家过上了让当时很多家庭羡慕的好日子。


那几年内也是我干外销以来的最开心的年份,业务逐年扩大,客户数量增加,工厂落单平稳,合同执行顺畅。最让我开心的是科里的同事们在科长的领导下,空前团结。大家相处的十分和谐,中午常常凑在一起吃饭,大家把各自带来的饭菜摊在桌子上,一起吃饭聊天。别提多开心了。虽然那时工作很忙,每天忙得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当时年轻,体力好,每天差不多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周末加班几乎是家常便饭。但那时的我心情特别愉悦,那种终于找到了自我价值的快感,似乎将疲劳驱赶得无影无踪。



  
 
评论(共 2 篇):

  评论者: 张克志

发表时间:2017-10-2 9:18:19

   

 

辛勤劳做甘甜自来   

   

  评论者: 闫丽君

发表时间:2017-9-20 8:10:25

   

 

从无到有,走向辉煌;拼搏奋进,改变命运;美满婚姻,和美家庭。 真是可喜可贺!建平兄,你为军人增光添彩,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共 2  篇,第1/1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7 9:40:28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