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漫步瘦西湖
步入瘦西湖景区,映入眼帘的是长长的堤岸,这就是知名的长堤绿柳。缓步慢行,沿途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花绽放,柳丝飘摇,狭长的湖面荡漾着碧波。
想起古人对瘦西湖的评述,大意是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只有扬州的西湖占着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这个“瘦”既是外在的形态,又是内在的神韵,展现着其纤秀俏丽的风姿。
其实,瘦西湖是一条河,在交通运输以漕运为主的江南古代,瘦西湖所在的河道是古运河通向扬州城的水路要道,从隋唐开始,沿河两岸陆续建园,至清代盛世,尤其是康乾两位皇帝的多次南巡,集结扬州盐商富足的财力和扬州特有的人文环境,三十里楼台应运而生,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秀丽景色。
不知不觉走完了数百米的长堤,徐园坐落在长堤的尽头。
出行之前的4月8日,国家邮政局刚刚发行了题为《扬州园林》的邮票,3枚邮票分别是何园、个园和徐园。早就知道何园和个园是扬州最有代表性的园林,可徐园好像没听说过,原来它在瘦西湖景区。邮票是国家的名片,能列入邮票的发行计划,想必与众不同。
游人明显多了起来,会聚在徐园的内外,各团队的导游们都在讲解着,我也凑过去听听。还别说,听导游的讲解就是与自己瞎看不一样。就拿园门上“徐园”二字来说吧,为何一个是行书,一个是草书,这里就蕴含着历史典故,当然,这样的典故也未必真实,但听来蛮有意思。
徐园原为清初韩园桃花坞的旧址,民国四年成为当地军阀徐宝山的祠祀,故名徐园。徐园不大,主要景物是一馆、一榭、一亭、一池,加以花木竹石的陪衬,小巧又精致。
徐园是园中之园,其园林艺术特色在于它犹如庭院中的影壁、厅房中的屏风,转过“影壁”,拉开“屏风”,显露出藏在后面的精华,感叹瘦西湖构园艺术的高超。
穿过徐园,眼前的湖面豁然开阔,瘦西湖最主要的观赏景区呈现在眼前。
越过花红柳绿间的小虹桥,来到了小金山。
小金山门前的那对狮子很有特点,不显肃然威严,而是憨笑迎客。
小金山是一个狭长的小岛,当年为乾隆皇帝南巡开挖新河,用河泥堆积而成,是湖上建筑最密集的地方,风亭、吹台、琴室、书屋、棋苑、月观都集中在这里,正如古人诗云:“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错杂水波环”。
小金山最具特色的建筑是最西端的钓鱼台。钓鱼台原称吹台,是演奏丝竹乐器的地方,因乾隆皇帝在此钓鱼,便改称为钓鱼台了。钓鱼台只是一座体量不大造型简单的亭子,但却是中国名亭典范之一。站在钓鱼台前,正前的圆洞可以看到五亭桥横卧波光,而左侧的圆洞中耸立着巍巍白塔,这就是中国园林中的“框景”艺术。
钓鱼台前人多杂乱,不好拍摄圆洞中的一桥一塔,在湖北岸拍张远景吧。
走出小金山,湖畔停泊着一些游船画舫,近前询问,一条船可乘坐16人,划到二十四桥需要240元。也就是说,我要是独自租一船,需付240元,要是与别人一起拼乘,便可以均分,最理想的是凑够16人,只花15元。等了一会儿,没有人拼乘,算了,还是慢慢走吧。
瘦西湖在小金山拐了个90度的弯儿,我沿着湖北岸走着,空气中飘来阵阵的清香。前方一群人正围着看什么?近前一看,原来是一片琼花树林。茂密的绿叶间绽放着洁白的花朵,散发出怡人的香息。
琼花大如盘,白如玉,噢,还是扬州的市花呢。别的花一枝一朵,而琼花很独特,外围是8朵5瓣平展的无蕊小花,内芯是无数朵更小的小花含蕊绽放。“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琼花生长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唯有扬州的琼花有故事,传说千年之前,隋炀帝为南下扬州赏琼花而竭尽国力开凿大运河,却也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南北水路交通的大动脉。
越想越觉得这次来扬州真是时候,不然怎么能看到盛花期的琼花呢!
向前望去,五亭桥和白塔进入了视线。
五亭桥横跨瘦西湖南北两岸,如果把瘦西湖看成娉婷玉立的少女,那么五亭桥犹如少女腰身上的腰带。五亭桥不仅是瘦西湖的象征,也是扬州的标志。
五亭桥是两淮盐运使为迎接乾隆的第二次南巡所建,因桥亭像盛开的莲花,也叫莲花桥。上部的桥亭清雅秀丽,下面的桥基敦厚凝重,融合了南北建筑艺术风格。桥身共有大小不等的15个桥洞,据说每到月圆之时,每洞各衔一月,泛舟洞间,别具情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这样评价中国古代的石拱桥: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艺术的桥是五亭桥,并称赞五亭桥是中国古代交通桥与观赏桥结合的典范。
走上五亭桥,小坐片刻。桥上男女老幼不少,或站或坐,讲着不同的方言,流露着兴奋的表情。远望湖面,舟楫缓缓漂动,绿树环绕四周。
走过五亭桥,桥的南侧连接着一个岛,岛上有寺庙和白塔。寺庙原称法海寺,康熙年间改称莲性寺,寺庙不大,但也香火缭绕。
白塔是瘦西湖的一处点缀式景观,它与五亭桥一起构成“一横一竖”独特的画面。白塔属于藏传佛教的喇嘛塔,其外观与北京北海的白塔非常相似,而且还要更“苗条”一些,瘦西湖嘛,连白塔也要瘦长。
这个白塔也有传说,无非是说扬州盐商的财力雄厚及对乾隆皇帝南巡的奉承。
围绕白塔转了一圈,塔基4面,每面3龛,龛内雕刻着12生肖。
时已正午,恰好白塔附近有个餐厅,在里面简单吃过午餐。
继续沿湖南岸西行,路边出现大片的花卉,这里称为玲珑花界。
众多的鲜花,争芳吐艳,不禁又想到“烟花三月”这个词,眼前的景色,草如茵,柳如烟,花似锦,微风拂煦,点点柳絮飘浮,片片花瓣飞落,春光明媚犹如画中。
一座单孔拱桥呈现在眼前,那就是二十四桥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朝杜牧的这首诗留给了后人无尽的遐想。毛泽东主席也手书过这首诗句,并被镌刻在汉白玉的石碑上。很多游客在碑前吟诵着诗篇,拍照留念。
那为什么叫二十四桥呢?带着疑问我认真聆听着过往团队导游的讲解,遗憾的是没有答案。三、四个导游说得差不多,二十四桥的来历有多种解释,但都没有确切的考证。这座二十四桥是在参考专家论证的基础上,于1986年重建的,它长24米,宽2.4米,上下两端各有24个台阶,左右两侧共有24根雕柱和栏板。二十四桥附近的熙春台、望春楼等景观也是陆续重建的,形成了一组古典园林建筑群,在瘦西湖整体景区体现“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意境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我踏上二十四桥,默默数着台阶,果真是24。手扶桥栏,仿佛触摸着历史,闭目静思,体会着那明月高挂,香粉佳人,歌舞升平的场景。
从杜牧的诗篇还可以品出,扬州的佳景不光在烟花三月,在仲秋月圆的夜晚同样使人心醉,正如古诗所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走过二十四桥,瘦西湖主要的观赏景区就算是全部看完了,旅游团队一般到此为止,会从西门或北大门出去。
瘦西湖在二十四桥景区又转了个90度,由东西变成南北,我要继续沿着湖滨走过北区。
首先看到的是静香书屋,小园不大,游人寥寥无几,非常静谧。
再往前走,已经没有了游客,只剩下我孤身一人。走过香雪亭,前面好像就没什么景观了,一些搭建的景观仍在施工中。有点儿后悔,没走对岸,湖上没桥,无法过去。倒是遇见个渡口,小船停在对岸,但无人摆渡。期实,对岸同这边一样,也没有多少景观,隔湖给对岸拍张景吧。
前方可以看到大明寺的栖灵塔,那是我下一个要去的景点。
我带着丝丝的留恋,走出了瘦西湖景区。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