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大小面店不计其数。唯名气大的是阿能面店。时不时会听人说起上阿能面店吃面或在阿能面店吃过面了。由于当兵在北方的缘故,许多方面的饮食习惯沾上了北方生活的习性。无论家乡的面食如何精巧,总觉得没有北方的面食纯真好吃,因此,不以为然。记忆之中也难得上面店吃面。
前几年,浙江电力供应紧张,政府出台了错峰用电方案,主要是尽可能在白天保证企业用电,夜间保证居民生活用电。有的企业不执行政府的方案,夜间还偷偷地生产。于是,有关部门组织夜巡,制止这种与民争电、争利的行为。夜巡分组进行,每组有电力部门人员牵头,多个部门人员参加。每当夜巡至深更半夜,人疲肚乏,作为牵头部门人员总要客气和表示一下,招呼大家吃顿夜宵。这时有人会说,简单一点,不要太复杂。时至半夜,复杂点儿的,也只能吃烧鸡公;简单点儿,就是吃碗面条。大凡参加夜巡的,吃的场面经历不少,已不在乎吃多吃少,但需味道好。有人提议:还是上阿能面店吃面吧。我和夜巡的几个人,拐进一条小弄堂,走进了阿能面店。从此,我知道了阿能面店的面比其它面店的面味道要好。
后来发现,桐乡市区打阿能面店牌子的有好几家。有的虽挂着某某面店,但还有一个副标题——阿能徒弟。
阿能面店成了金字招牌。
不知是那一年,我住的那个小区的广福路上开出了一家标有阿能徒弟的面店。偶尔,我会到那儿吃顿早餐或夜宵。
称之为阿能徒弟的面店老板,也就是下面条的厨师,四十多岁,中等个儿,微黑。每次进门,他从厨房里探出头来,问,吃啥面?听到你答了,他转身就去忙碌了。在你坐下等候的当儿,阿能徒弟的女人端出一盅俨俨的红茶放在你面前。用不了多时,面店主人或他的女人端出一碗你点的面条。
在这里,时常会碰到单位里的同事或熟人。他们似乎与面店的主人很熟。一边吃面,一边和面店老板聊些家长里短。从他们的聊闲中,知道面店老板叫雪江。雪江真正意义上的家在桐乡另一个农村集镇。他的老丈人当年没有成婚。三十多岁时,领养了一个小女孩。待小女孩长到成家的年龄,雪江做了上门女婿。在此之前,雪江有一门做厨师的手艺。或许有了这手艺,他便在桐乡市区开了这家阿能面店。由于雪江夫妻能吃苦、善经营,几年下来,他们在市区卖了套房,十七岁的儿子也在市区上了高中。
元旦前夕,我和几个同事再次光顾雪江面店时,雪江对我的一个同事说,他打算今年元旦买辆车。雪江还说,有了车可以经常到农村老家看望老人了。同事问他什么时候考了驾照。他倒是坦率,说,正正规规考驾照,要有时间去练车。这一练车,会影响生意。他说他想到外地去考驾照,一天时间可以拿到手了。我忍不住问,不会是假证吧?同事说,这驾照倒是真的。那边负责考驾照的公安部门有关人员让你开着车在场地上转一圈,付清该付的钱就可以了。边上另一位顾客听了,说,什么证件可以弄个假的,唯独驾照不能弄假。雪江说,那驾照也是考出来的。顾客说,这样考驾照,和弄个假的差不多。雪江没再说什么,自顾进厨房下面条去了。
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几天未见面的同事打来电话问晚上有什么活动,我说没有,他说到老地方来喝茶。当我赶到茶楼刚坐下,同事迫不及待地说,阿能的徒弟死了!
是那个叫雪江的么?我问
同事点着头说,元月一日,雪江开着新买的小车,带着老婆儿子回老家,冲到河浜里啦!唉,一家三口,都完了。
唉,这家真是不幸,连一个刚满十七岁的少年都没放过。家中还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今后该怎么生活呀!
同事长叹短嘘,说人的生死只不过是一秒间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