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标题:

常回家看看    

发表时间:

2014-10-12 8:22:25 更新时间: 2014-10-12 21:31:59  更新者: 罗永志

关键词:

唐山 张    
作者: 张全江   [这是对本篇第 1408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常回家看看

作者:张全江

《常回家看看》我听过千百次,那优美动听的旋律百听不厌,歌词更是记忆犹新:“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多么真切、多么实在,那时候一听而过并未体味其中感悟。

我1963年出生,19岁参军,33岁那年转业到地方参加工作,如今儿子、女儿都已成家立业,都有了可爱的宝宝,我也荣升为了爷爷,每天下班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看着孩子们的嬉耍更是忘记一身疲倦,可每当我抱起孩子的时候就会想起自己的母亲。母亲今年86岁,皱纹已经堆满了脸,几绺银发无规则的散落在脑后,常年坐骨神经痛两条腿已经一长一短,走路不得不依靠拐杖了,总的说80多岁的人了,身体还算硬朗,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她不喜欢住城里的楼房自己住在老家,由两个哥哥轮流陪着住,老人住习惯了老家的房子,冬暖夏凉,冬天把炕烧的热热的,躺着特舒服,夏天满院子的树把烈日遮挡住,可凉爽了。

记得在部队期间我探家的次数很少,每次回来探亲父母都高兴得睡不着觉,合不拢嘴,做这弄那想法给做好吃的,回部队时大包小包装得满满的,嘱咐来嘱咐去。到了地方工作后离家近了,母亲说,“到家门口上班了,你回家的次数也没多呀?”,我赶紧说“工作上太忙,事务繁杂应接不暇”。老人也就一听而过不再问了,没有太多责怪,可我的心却在瞬间不平静了起来,有时在家呆上几分钟就走了,父母也不硬声挽留,来了高兴走了也从不埋怨,最多也就说一声“下次回来把媳妇、孙子带上”,我随声而应“知道了”。随后自己头也不回走了,母亲却每次不管多忙都悄无声息地踮着小脚送我到门口。

在我的印象里,母亲最刚强。1944年入党,十六岁就参加了工作,不到20岁就是区委负责人了。听母亲讲22岁组织安排她到南方去工作,衣服和枪支装备都给送来了,可姥姥知道后,强烈反对,在家装病把她骗回家里,还把她用绳子捆绑藏到地窖里,组织上来人找好几次都没找到,后来组织知道了,母亲还因此受到了组织的严重处理,重病一场,命运从此改变。从此母亲身体一直很孱弱,无法干重活,常常因为此事掉泪,经常跟我讲姥姥不是。我总是笑着说,“妈您不用比,现在不是挺好吗?儿孙满堂、生活富裕!”母亲听了一乐,“还是我儿子会说话。”

现在母亲不像以前那样了,变了,变得跟孩子似的,她老人家眼里的不舍揪得我的心又酸又疼,每次回家犹如孩子一样,拽着我的手依依不放,此时,我晓得母亲的心了,我终于明白了“常回家看看”这首歌的含义。明白了母亲为什么总给我打电话,让我回家拿豆腐、拿豆片,拿鸡蛋,小白菜该吃了、黄瓜又长了两根,韭菜给你摘好了,回来拿吧,一天要打上几次电话,总而言之一两天不回家,母亲准生气。母亲有母亲的办法能够让你马上回家,给你打电话说腰痛、腿痛,血压又高了,想方设法必须把你喊回家,拉着你的手总怕你跑喽,给你讲村子里发生的故事,东家长西家短,三叔二大爷家的媳妇如何如何,实在没说的就给你“回放”讲过千余次的解放前她们怎样抗日,攻打遵化县城的故事,抗日英雄包森在咱们家住过几天几天等等……母亲的手越握越紧不让你离开,就像你教你咿呀学语之时,就如陪你蹒跚学步之日,我感觉到母亲真的老了。

“妈,我该回去了”。母亲恋恋不舍地松开手:“去吧,孙子等你给买玩具呢!”又把我拉住,从炕头儿把别人给她买的小吃塞进了我的手里,让我给重孙子带回去,笑着说:“好吃着呢!”然后松开了我的手,下了炕一手扶着墙一手拿着拐杖,蹒跚地从内屋送到院子,又慢慢从院子送出大门,从大门又一步一步的送到我停车的地方,看我上了车,我把车玻璃摇了下来,说:“回吧!老妈”。母亲没有回答我而是嘱咐我,“慢点开,路上车多!”看着我的车渐渐离去,我在倒车镜里看到母亲一动不动地久久地注视着我的车……好像一尊雕像,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的眼睛湿润了,耳边想起那首熟悉的旋律:“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评论(共 2 篇):

  评论者: 罗永志

发表时间:2014-10-12 21:31:59

   

 

战友的文章感情细腻丰富,令人无限遐想,好文章!   

   

  评论者: 彭艳芳

发表时间:2014-10-12 20:56:31

   

 

常回家看看,好文章,看着感动。   

   
   

共 2  篇,第1/1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3 18:50:36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