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队伙房还旧样 杂草重生见荣光
如今我们在门前 当年激情永难忘 经过漫长的长途火车旅行,部队沿着京广线转道河北石家庄,来到了故城机场,全体指战员在机场的油库专用线上整队后开赴各单位。9月的河北大地,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色,遍地的高粮、玉米使人有如身处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海洋之中,给我们在山区长大的南方来讲,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新鲜感。但等待考验我们的战斗、生活的第一道是首先是过好生活关如何去适应这华北平原的生活。原来在南方生活,战士们吃的是大米、白面,连队有46头猪还可以为改善生活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而北方虽仍然是一天4角5分的伙食标准,但如何去适应连队占35%的细粮,其他还有65%的是粗粮。因而连队食堂的菜谱上除了馒头、大米饭以外,更多的字眼是:窝窝头、二米饭(大米与小米合),高梁米以及小米粥。而对我们这些长年生活在鱼米之乡,吃惯了大米白面的南方人来讲,首先适应这种生活习惯,成了摆在我们指战员面前考试的第一道题。
记的有一天吃窝窝头时,许多战士看到金灿灿的窝窝头,以为是鸡蛋做的,一下子拿来了4-5个,咬一口,实在难下肚子,就将其余丢掉。连队指导员在食堂马上召开现场会,说明国家还很困难,这些粗粮也是老百姓辛苦种植的,当知道古唐诗讲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滴滴皆辛苦”的道理,何况丢掉的不是一、二个窝窝头,而是我军的光荣传统,是劳动人民的辛勤果实。而且还作为全连这个星期班会的主要讨论内容对大家都要受教育,都要表态发言。从此,再也没有出现随便浪费粮食的现象。以至于后来每年新兵到部队都要进行忆苦思甜、吃忆苦饭的教育。我们连队还把新兵集中起来,每次去驻地挂勾的里老公社二南庄与老百姓进行为期一周的同吃、同住、同劳动。请当地老百姓给新兵忆苦思甜,进行传统教育,阶级教育,从中感受到新旧社会的对比,激发战士们热爱新中国,保卫新中国的决心和信心。看看老百姓吃的什么东西,我们部队的供应标准已大大好过普通老百姓,我们不能忘本。要立足做好本职工作,安心服役,报答祖国人民的关心与厚爱。在经历的第一道生活关的考验后,绝大部分战士都很快适应了这风沙扑面、盐碱水碱的北方生活,许多战士常说“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些豪言壮语仍然激励着我们在日后的战斗、工作、生活中,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成为我们战胜困难、压倒困难的精神武器。当然在这第一道考验中,也有极个别战士遇到吃细粮就放开肚皮饱食一餐,遇到粗粮就饿肚子,以至于吃坏了肚子、吃坏了胃,天天泡病号跑卫生队,最终服役满三年,马上就吵着回家去。
遵照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指导,为了改善连队艰苦的生活,连队抽调2名战士专门在营房的空地上种了2-3亩的菜地,炊事班专门在菜地边上垒了猪圈,养了6头猪。同时炊事班加强岗位练兵,将粗粮做细做精,使食粮更适合战士们的食欲,让战士们吃得更多、更好。我记得故城机场为此曾经举办过二次“粗粮细做”的竞赛现场会,各基层连队将自己拿手的绝活在大伙面前露一手。在内场的大操场上将自己连队食堂做得最好的主食摆开来,让大家共尝,评出一、二、三等优秀奖,我们连队炊事班还获得过优秀二等奖。从精神思想教育到物质基础保障上,采取三步走的方案,一是对指战员加强我军宗旨的教育,坚苦奋斗传统的教育;二是加强连队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建立蔬菜养猪基地,我们连队的菜地在当时除警卫连外是养得最好的,曾经将多余菜拉到王瞳、里老村去卖;三是提高炊事班岗位练功水平,做出更加香甜可口的饭菜。使这个来自江南鱼米之乡的部队,一样在风沙遍地盐碱的华北大平原终于象营区边上的大白杨一样,深深地扎下了根,成为顶天立地的一排风景林,为保卫祖国的蓝天白云安危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这真是:万里奔波,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阅尽人间艰辛,磨炼军人意志,方露子弟兵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