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的解放军总部
黄新原
前两天,中央作出部队一批高级将领的调整决定,其中同时调整了四总部全部正职领导。新换的各总部领导分别是:总参谋长房峰辉上将、总政治部主任张阳上将、总后勤部部长赵克石上将、总装备部部长张又侠上将。
这批任命引起海内外各界的瞩目。
我几年前曾关注过解放军各总部的历史沿革,感到很有兴趣。各总部在建国后各个历史时期的变化,带有很强的时代印迹,与国际国内形势紧密相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而最值得研究的,当属建国初期的总部设置。
当时解放军刚进城,几大野战军各是各的建制,各有各的“家底”,“贫富”不均,“肥瘦”不等。据老人们说:“当时东北的部队和华东的部队,眼一搭就能看出来,东北部队师以上的首长都是呢子军装,都有毛衣毛裤大皮鞋,看华东的部队,就有点穷酸了,再看西北的部队,就快跟叫花子差不多了。”取得了全国政权的解放军,极需进行正规化建设。同时苏联对我军的影响巨大,恨不能把苏军所有建设运行机制都嫁接给中国。在这样的形势下,总部的设置就有了那时的鲜明特色。
首先,当时的总部数量,不是“三总部”,也不是“四总部”,而是“八总部”。即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干部部、武装力量监察部、训练总监部、总军械部和总财务部。这八总部的排序,也不是上述的模样,其中训练总监部在编制序列上,就排在第二位,仅次于总参谋部。
这八总部的正副职首长,都是我军功勋卓著的将帅。正职分别为: 总参谋长,粟裕大将;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元帅;总后勤部部长,黄克诚大将;总干部部长,罗荣桓元帅(兼);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叶剑英元帅;训练总监部部长,刘伯承元帅(后因刘帅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且身体不好,一度由叶帅兼任);总军械部部长,王树声大将;总财务部部长,余秋里中将。在余秋里之前,我军后勤工作创始人之一、公认的军事财务专家杨立三曾担任部长,1954年,54岁的杨立三因脑癌逝世。
其中总部副职中,副总长分别是张宗逊、李克农、陈赓、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齐刷刷一位大将、九位上将,都是浴血沙场、勇冠三军,有着传奇色彩的“虎贲”。而副总长张宗逊,即今天新任命的总装备部部长张又侠上将的父亲。
总部下设的二级单位中,也猛将如云。最典型的是训练总监部,下设的六个二级部的部长都是上将,有李达、萧克、张宗逊(副总长兼)、彭绍辉、周士第、郭天民。
八总部的分工,除了总参、总政、总后外,其他五总部分别是:总干部部主管全军干部工作(政工干部除外,归总政干部部);训练总监部统管全军的军事训练和院校工作;武装力量监察部主要负责监督和检查全军的战备、训练、编制、武器、装备、纪律、政治教育和后勤保障等工作;总军械部统管全军军械勤务工作;总财务部统管全军财政工作。
当时八总部的机构设置情况,我看了很多资料,但已经无法做全面精确的了解,只能从一些侧面,比如从1955年授衔以后少将以上军官的任命情况中约略看到一些部门的设置,今天回味,也很有意思。
比如总干部部,下设:一般兵种干部部、特种兵干部部、组织统计部、军衔奖励部、总干部部三部(估计是管理涉密干部的部门)等。
再如训练总监部设:计划和监察部、陆军战斗训练部、军事学院和学校部、军事科学和条令部、军外训练部、军事出版部,还有体育训练局、战斗训练物质保障局等。
而总政所设的部门有:组织部、宣传部、保卫部、青年部、干部部、文化部、联络部等。
总参有:作战部、情报部、通信部、装备计划部、组织编制部、队列部、动员部、军事交通部、测绘局等。
总后的设置,时代印迹最深,先后有:军需生产部、卫生部、运输部、营房管理部、油料部、车辆兽力管理部、后方工程建筑部、汽车拖拉机管理部、干部部、训练部、学校管理部、兽医局、马政局等。
武装力量监察部下设:陆军监察部、海军监察部、空军监察部和后勤财务监察部,以及计划处、行政经济管理处等。
而总军械部和总财务部资料最少,总军械部下设的二级单位只查到一个军械实验靶场,场长张贻祥,是1929年的老红军,从抗战时期就一直领导兵工厂和军械工作。这位少将场长是典型的老黄牛,1958年后,他进入西北边疆,成为导弹试验基地和卫星发射基地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一直到七十岁高龄才走出大戈壁。
从这些机构设置中能看出来,各总部分工很细,不少机构功能重叠,也不排除贪大求洋,因人设事的倾向。比如当时我军的武器供应由总军械部负责,武器生产由国务院负责,而武器采购则由总参负责。
随着我军逐渐总结出自己的正规化军队建设经验,对八总部的工作逐渐进行了整合。
1957年,总军械部撤销,并入总参,成为总参军械部;1959年又转而隶属总后,成为总后军械部。这就是今天总装备部的前身。1998年4月,总参、总后中的军械部门与国防科工委的相关部门合并,成立了总装备部。
同是1957年,总财务部也撤销,并入总后,成为总后财务部;1958年,被批为“教条主义司令部”的训练总监部撤销,其军事训练、院校管理、军事出版三个部并入总参。也是1958年,武装力量监察部撤销,其军事监察、政治监察、后勤财务监察工作,分别由总参、总政、总后管理。
1956年11月,时任总参谋长的粟裕,较早意识到总部机构设置中的问题,在给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对军队建设的几点意见》的报告中提到:“我认为,干部部门过去一向在政治部门领导下进行工作,可将总干合并到总政,至少可将总政干部部合并到总干,把全军军政干部统一管理起来。”中央军委研究后采纳了粟裕的意见,于1957年4月起,将总政干部部划入总干部部,增设了“政治干部任免部”。但一年多后,也就是1958年10月,中央政治局还是决定总干部部并入总政治部,成为总政治部建制下的干部部,主管全军干部工作。
自此,我军进入了长达四十年的“三总部“时代。
总后方勤务部汽车拖拉机管理部印制的汽车保养手册(1955年)
( http://book.kongfz.com/item_pic_8944_157621312/)
总军械部用的文具(中华古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