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8月5日歼6Ⅲ歼击机首飞成功,随后歼6Ⅲ飞机于1970年开始大批量生产,当年生产303架。1971年空24师从112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接回了该厂制造的第一批歼6Ⅲ歼击机两架(出厂编号分别是4703和4704)和歼6Ⅳ歼击机两架(出厂编号分别是4701和4702, 歼6Ⅳ飞机分在独立大队用于夜航),两架歼6Ⅲ歼击机分在70团机务三中队一分队,部队编号为24号、25号(后来分别改为46号和45号),这四架飞机是当时全师性能最好的飞机。1972年1月17日,两架歼6Ⅲ歼击机也参加了打苏联空飘侦察气球的紧急升空作战。
1972年年初,华北地区下了几场大雪,遍地雪花,地面能见度极差。1月17日上午,我们没有上机场工作,在营房里学习。十时许突然接到上级命令,两架歼6Ⅲ立即转入一等。当时我们连衣服都来不及换,就在中队长陈桂恩和指导员钱诗豪的带领下赶到机场,将飞机拉到起飞线,按飞行前检查的内容做好起飞前的准备工作,这时我们才得知是打苏联的空飘气球。在我们还没到机场之前,两架值班的歼六丙飞机早已起飞。不久,塔台通知两架歼6Ⅲ飞机将副油箱的油抽干,卸下副油箱,听说是因为两架歼六丙飞机带副油箱爬高时没能上升到气球的高度。很快,战斗英雄李纯光驾驶25号飞机起飞了。25号飞机起飞不久,两架值班飞机返回机埸,经再次准备后由大队长刘永春、副大队长叶木佑驾机立即起飞。没一会,塔台又通知我的24号飞机挂上副油箱加满油(事后听说是25号飞机没挂副油箱燃油不够),随后来了一个飞行员(好象是王纪元)坐到飞机座舱里侍命。不久,一辆吉普车载着刚着陆的李纯光来到我的飞机前,换下那个飞行员,驾驶着24号飞机飞向雾蒙蒙的天空。
三架飞机起飞后,我们三个机组的人员乘坐牵引车来到着陆线,等待飞机的降落。此时天气变得越来越差,地面能见度只有几百米,两架值班飞机返场时在天上复飞了四、五次才安全落地。两个机组接走他们的飞机后,着落线上只剩下我、机械员白晋和军械员杨荣华三个人,连牵引车的司机都到起飞线吃中午饭去了。此时24号飞机升空已有一个多小时了,还没见飞机归来,我的心忐忑不安,三个人在着落线上静静地站着,一声不吭,面向东方张望,那时感到时间特别特别漫长,……。就在我们着急等待之时,远远地看见一辆牵引车从起飞线方向开来,汽车来到我们身边,钱指导员从汽车上下来对我说:“飞机已经安全地降落在山海关机场了,你们赶快过去吃饭,吃完饭后马上去山海关”,此时,我高悬着的心才真正地“着落”了(事后得知两架值班飞机击落了空飘气球。军部考虑到李纯光是战斗英雄、年龄又偏大一些,决定让他驾机到山海关机场降落)。
午饭后,我和军械师祖法正、军械员杨荣华、特设员、无线电员,带上牵引杆、工作梯和简单的飞行工具箱,在机械一分队分队长谷尚贤的带领下乘师里的安-二飞机(机长是大胡子安正一)飞往山海关机场。到山海关机场后,我们立即按飞行后检查的内容对飞机进行了检查,并给副油箱加满油(海军的同志早已经将机身油箱加满,副油箱盖要用专用的扳手才可打开,海军是轰炸机没法打开副油箱盖)。由于那几天遵化地区天气一直不好,飞机无法返回,海军的领导安排我们参观了万里长城的起始点老龙头、海军高炮阵地、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孟姜女庙,另外还特地带我们到机场跑道边参观了1971年9月13日林彪出逃时乘坐的飞机轮子压过留下的大坑。我们在山海关机场住了一个星期后才返回遵化。
以上两张相片是本人在四十六号战机前的留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