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标题:

怀旧与创新    

发表时间:

2012-1-20 1:21:45 更新时间: 2012-1-22 7:12:28  更新者: 闫民校

关键词:

纪念册编辑点滴    
作者: 杨寿清   [这是对本篇第 2710 次阅读] 阅读评论

怀旧与创新
——《流金岁月·464医院60华诞战友会·纪念册》编辑点滴

    一所医院60年岁月征程凝炼于一册;一场盛大的聚会与战友深情再现于一册。一次对历史的追忆也成为新的历史留存,见证不同的岁月不同的人们一样的情感一样的欢愉。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收入这部纪念册中的影像虽然烂熟于心,但作为编者,当我翻阅它时,嗅着它的墨香,仍有些许感动在心间。
   举行战友会,出版纪念册几成惯例。464医院60华诞战友会曲终人散之后的第二天,编辑纪念册与DVD光盘的工作就进入日程了。李成彬院长亲自主持创意会,对每个细节都深入研讨。他定调:纪念册与光盘是本次战友会之后的一个成果,要编就要高起点、高要求、高水准,要对得起与会的战友们,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创意会确定,由我主编画册,梁正文主编光盘,其他同志分工协作,力争在春节前制作完成,向战友们献上一份新春大礼。
    高标准编辑纪念册,经费是个大问题。与会者每人交200元,纪念瓷盘与会务用度之后所剩无几,疗养院赞助的经费全用于餐费了。因此,有同志提出纪念册精简内容,计划印40个页码。但经反复研究,觉得篇幅太少,分量不够。李院长认为,纪念册如果不能让每个与会战友见到自己的“影子”就是失败。将近400位战友与会,要在有限的篇幅把那么多同志的影像都反映在画册中,难度的确很大。为了让每个战友在纪念册中“留影”,创意会上,我提出了一个基本思路,即按正规出版物的标准编辑纪念册,封面、屝页、封底、间隔页,这些起码的元素不能少。如果超出预定篇幅,那就加页码,总之,要做就做得最好。李院长非常赞同这个思路,他反复强调:464医院60年了,这是第一次出纪念册,即使个人出钱,也要把纪念册做精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战友当即表示:钱不够我出,你们放心去做就是了!一位老主任闻讯,主动表示愿意赞助部分经费。
    物质保障有了,也就让我们有了充分创意的空间。
    大家看到的这本纪念册,一个核心创意是“怀旧”。主标题“流金岁月”,副标题“缅怀历史,畅叙友情”。在这个主题思想之下,我们将所有文字都选做繁体字。我想,这样读来显得更有厚重感。
    封面,选用464医院门诊大楼做主图,背衬八一军旗,色调略暗处理;封底单印专为纪念册设计的LOGO,标识清晰;目录页以电影胶片形式串连一组老照片;医院简史、欢聚时刻、历史影像、畅叙友情、战友名录等单元间隔页,均做旧处理。这样,充分表现“怀旧”的情愫。
    纪念册有几个重点处理的地方,一是全体合影照,采用“拉页”形式,篇幅较大,弥补了本次战友会不单发合影照片的缺憾。二是纪念瓷盘,介绍文字冠以“团圆”的主题,贴切地反映了战友会“战友团聚”的实质,也让本纪念册有了“灵魂”。三是序言,请李成彬、白玉两位院长作序,充分表达我们对464医院及其后的北京军区天津疗养院的敬意。三是目录页,所用老照片最早出自50年代建院初期,这些老照片既不能独立成篇,也不能列入纪念册其它单元,利用目录页的空间予以反映,以显示我们对历史的尊重。四是第84页,选取一组疗养院的镜头,意在表明,464医院与疗养院的传承关系。从已经看阅读过纪念册的同志们反映看,这样编辑较好表达了大家的愿望。五是以科室为单位的合影,这是让每个与会者在纪念册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全景展示,与会396位同志,除一人中途离场,两人影像模糊之外,均在册“有图有真相”。这个单元同时将老照片配发在一起,从青春少年到白发老者,今昔比照,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唤起昨天的记忆。
    作为一本图片集纳式的纪念册,要照顾到所有人,编辑的难度很大。为了让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编辑时不得不放弃艺术表现手法,因而,许多版面看上去很平庸、拥挤。但我想,这样的表现形式大家是会理解的。用李院长的话说,艺术表现可以差一些,但大家高兴必须是第一位的。所以,有遗憾也不要紧。
    纪念册最大的遗憾是合影照片没有加文字说明。因为事先拍照时没有要求大家按次序排列,筹备组的同志没有一个人能将所有与会人员的姓名与影像对应准确,所以不得不放弃说明文字,以免差错。另一个遗憾是,会前准备工作仓促,没有让每位与会者提供个人照片,因此编辑“战友名录”时只能名字照录,没有形象配发。如果名录上对应本人照片就更好了。这个遗憾,留待下次聚会时弥补吧。此外,校对不细也造成名录中的一个小差错,将“马莉”信息重复两次。将战友许晓军资料遗漏,将李树平、孙广伟战友信息资料填错,内一科、传染科的合影照片影像模糊,这都是本纪念册编辑过程中的遗憾,当请原谅。
    总的看来,纪念册按我们的预想完成了,效果如何,留待战友们评判了。
    如前所述,这是一本图片集纳式的纪念册。但我们力求形式与表现手法上有所突破。创新从来都是艰巨的工作,需要合理地扬弃一些东西。编辑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这一点。我们希望它是件能够留存下来的“历史档案”,因而,我们没有照通常的战友会纪念册那样简编,也没有担心经费不足而剪掉这些珍贵的镜头。徜使这本纪念册能给后面的战友会提供点滴借鉴,我心足矣。

                     画册与光盘编辑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图为大家一起审读作品。                        李成彬院长(左)胡艳霞(中)梁正文(右)在审读会上。
                     左起:刘立平、闫建齐、刘惠英、李丽敏、于丽霞(站立者)、李成彬。

                        胡琴仙志愿提供帮助,这是她在操作图影设备。
  
 
评论(共 3 篇):

  评论者: 闫民校

发表时间:2012-1-22 7:12:28

   

 

为战友不辞辛苦,可敬!   

   

  评论者: 王进乐

发表时间:2012-1-21 23:47:52

   

 

同志们辛苦啦!祝贺成功!谢谢啦!   

   

  评论者: 曲先庆

发表时间:2012-1-21 8:01:30

   

 

寿清及组委会的同志们辛苦啦!完成了任务也能过个好年,并年年过得好!这也是一生中值得一提的经历,祝贺成功!   

   
   

共 3  篇,第1/1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7 14:27:52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