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战友名录 纪念馆 空六军史 战友活动 事业商务 战友博客 战友视频 战友相册 战友留言 保健养生 关于本站
雷达33团 空24师 空17师 炮2师         战友注册 网站规则 版权声明 操作提示
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 首页苹果嵌入版
请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全新的登录页面,方便在手机微信上登录
         
输入登录名:    
输入密码:  
    现在注册 
现在注册        
登录后可以发博文、评论、留言。试试看

 

作者: 闫民校 
部队: 雷达33团   
部门: 指挥连 政治处 
职别: 教导员 
   
显示通信录      个人资料
个人相册
致辞: 雷达33团的战友们,你们好吗? 
所有篇目(共129篇)

标题:

难忘的当兵历程  

发表时间:

2011-7-12 12:56:10

更新时间: 

2011-8-17 19:26:15  更新者: 王洪志

关键词:

当兵 历程 光荣  

  [这是对本篇第 7973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单篇显示

 

难忘的当兵历程

谨以此文献给八一建军节 与战友同庆 

 

从小就想当兵,矢志不改。上小学的时候,教室的墙上张贴着董存瑞、黄继光、雷锋、麦贤德、欧阳海等不同时期的革命战士宣传画,个个威武神勇,他们的英雄事迹在我的心中打下了太深的烙印。那时就想着,长大了一定去当兵。因为打心眼里喜欢、热爱我们的人民军队,没有半点私心杂念。

上高中时(教育改革,三个年级同时升入高中,有的同学比我大好几岁),我们4个班的男同学,两年之内有20多人参军入伍。每次欢送他们离校后,我都要难过一阵子,心里怨恨父母让自己出世这么晚,直到高中毕业还不满16岁,要不早跟同学们光荣入伍了。

70年代初还没有恢复高考,城里的“知识青年”都“上山下乡”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们这些生下来就是贫下中农的农村孩子,总不能到城市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吧,没办法,只能当“回乡知识青年”了。回乡后,本来是有机会可以当民办教师的,因为,老父亲是村干部,老党员,代表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我的几位同班同学就是沾了他的光,当了民办教师,后来都转了正,现如今,比我挣得的工资还多。但我有自己的想法,一是自知水平有限(除了劳动课其它都不出色),不愿误人子弟;二是不愿意让别人说我这“高干子弟”沾了老子的光。说实话,我从小人穷志不短,宁愿吃苦受累,也不愿被人看不起。

回乡务农,我是生产队的农业技术员,什么脏活、累活、苦活都干过。还遵照上级的要求,带着几名城市来的知识青年搞“创新”,搞“科研”。什么“玉米杂交”、“ 小麦移栽”、“ 水稻旱种”、“ 棉花育秧”、“ 山药下蛋”等等。当时,这些都是上级推广的“新鲜事物”,后来才逐渐认识到,这些“创新”实际上都是违反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结果自然就不用说了。

那是一个唱高调的年代,虽说“扎根农村干革命”口号喊得当当响。可内心谁不想离开农村?谁又真心实意的愿意面向黄土背朝天“在农村干它一百年”?那时农民经常自我调侃说,他们是“修理地球”的。每当我听到“我们是修理地球的”这句话,心理就觉得酸酸的。你想,“修理”这么大个家伙,仅凭锄头、铁锨和筐子这些原始工具是不是也太简陋、也太不给力了?在农村劳动的那些日子,使我对农民有了更加直接和更加深刻的认识:他们是最淳厚、最朴实、最吃苦、最善良,也最容易满足的大众群体。但他们并不安于现状,他们希望自己的后代,不再像父辈一样用最简陋的工具和最原始的方法去“修理地球”。

现在农村人往城里跑,那是去打工,为得是挣钱养家糊口。而城里人往农村跑,那时去休闲,为得是到农家找乐。要是赶上三伏天收小麦,你一天给他一百块钱他也不去享受这个“农家乐”,这就是城乡差别。

别以为我跑题跑远了,我是想告诉大伙,在当时,当兵,是农村青年跳出农门的唯一踏板和途径,除此别无他路。自己也曾为当兵“目的不纯”而经常“狠斗私字一闪念”。可有时也原谅自己,反正当兵是件光荣的事,又不是里通外国(里通外村都难),只要好好干,有点私心也没什么,为革命殊途同归吗。再说,谁能没有点自己的想法呢。但这种想法在当时是不能说的,要不就显得思想觉悟太低了,会让别人看不起。现在说出来,战友们是不会笑话的。

尽管当兵心切,但入伍的过程却并不顺利。1973年冬天,不满17岁的我,第一次报名参军,结果连“目测”这一关都没过。记得全公社200来名适龄青年排成一路纵队,接受接兵首长的目测,按大小个我排在了最后一名。因为我长得实在太瘦小了,本来就底气不足,所以就不敢抬头,这不就显得更低了吗,结果一下子就把我给“测”出来了,把我叫到一边去“过秤”(称体重),尽管我暗自使劲往下坠(不管事),结果连衣服带鞋也只有76斤(80斤才达标),接兵首长拍了拍我肩膀说:“小伙子,明年再说吧”。唉!就差4斤,当兵没走成(谁能想到现在竟长到了170多斤,可悲呀)。为此,难过了好长一阵子。没办法,明年再说吧。好在咱有“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呢。

197410月份,接兵的又来了,他们穿的是上绿下蓝的军装,听说是驻扎在北京的空军部队。我心里高兴极了,暗自庆幸去年没走成,差点就失去了到祖国心脏站岗放哨的机会。这次报名参军虽小有曲折,但终于被批准了,高兴得不得了,嘴里整天哼着小曲 ,走路连蹦带跳,只盼着早日飞到部队。那天,我穿着刚发的服装想让母亲高兴一下,可谁知母亲一见我眼泪就下来了,连着好几天一个人躲在没人的地方,一边给我做鞋一边抹眼泪,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她是舍不得让我走哇。

那几天,到我们家为我送行的人络绎不绝,比过年还热闹。真是“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啊。有几个上岁数的退伍老兵还手把手教我打背包,反复叮嘱我“到了部队要听当官的话,不要“抬杠;眼里要有活,手要勤快;要讲礼貌,不要冲着首长吐痰;吃饭的时候第一碗少盛点,赶紧吃完,第二碗要盛满,要不就没饭了”等等。反正交代的可认真了。老父亲倒是挺高兴,整天忙着招待乡亲们,脸上写满了自豪。他心里有数:我儿子这一走,再回来就是干部。因为,我给父亲表过态,不混出个人样来就不回来见他。       

临走的前一天,母亲把我叫到跟前,从炕席下摸出一个纸包交给我:“这是十块钱,你带上到部队买点需要的东西吧”。当时,我的眼泪刷的一下子就流了出来,这是我长到这么大,母亲第一次给我这么多的钱。我告诉母亲:“昨天,二姑已经给了我五块钱,再说,到了部队什么都发,用不着钱”,执意把十元钱还给了母亲。自打这一天起,再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带着父母的期望和乡亲们的嘱托(还有沉甸甸的五元钱),怀着去北京当兵的美好憧憬,一下子就 “坐过站”到了张家口。一下车就觉得那叫一个冷啊。老兵说:“这才哪到哪呀,等到了咱们部队就知道什么叫冰天雪地,什么叫寒风刺骨了”。原来,张家口只是我们的新兵连,真正的部队在内蒙的千里边防线上。后来,我有了在北国边陲二十个冬天的抗寒体会,到现在还是只怕热,不怕冷。

四个月紧张而又新鲜的新兵训练,使我们这些年轻而又无知的老百姓初步完成了向革命军人的转变。“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革命理想教育,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我们从此开始一步一步走向成熟,部队真是个锻炼人的大学校。

临近专业分配,要求每人填一张表,摸底调查个人有什么特长,我填上了“开过柴油机”(其实没开过),目的是想当汽车驾驶员。宣布结果我成了报务员。后来我想,可能是接兵和训练我们的老排长王振喜发现了我的特长(手指头比别人长),他是报务员,知道手指长发报弹跳力好,所以叫我干报务。我真的要特别感谢他,他不仅把我接到了部队,还帮我选择了专业。他也不曾料到,日后的三十三团出现了一个多年不遇的报务尖子,咱们网上的段全来、曲先庆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曾是我的高徒(其他方面是我老师)。我敢说,在三十三团,我的收发报技术那是“前无来者,后无古人”(后面要是有了古人那才怪)。报务专业成就了我,也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1978年,荣立三等功、入党、提干三喜临门。第一次探家就穿上了“四个兜”衣锦还乡。乡亲们都说,早就看出这孩子有出息,他们都为我感到高兴。

回首往事,感慨万千。是部队培养了我,我一辈子都会感谢党,感谢部队,感谢三十三团,感谢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首长和战友们。也为我的当兵历程感到骄傲。

 

  

评论(共 34 篇):

  评论者: 姚念龙

发表时间:2011-7-12 20:04:37

    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个年代能离开农村当兵是我们这些穷孩子的唯一出路。临出门我也是向父亲发下誓言:不穿上四个兜不回来见您。当了一年兵,那时津贴费每月6块钱,到77年春节,我给家寄去20元,给我姥姥寄去10元。
    很受感动!   

 

  评论者: 张玉武

发表时间:2011-7-12 18:59:02

  写得真切实在!我与你有同感,因为农村青年只有当兵才才有出头之日,当时社会环境就是这样。   

 

  评论者: 郭俊

发表时间:2011-7-12 16:53:13

点点滴滴,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十分感人!   

 

  评论者: 曲先庆

发表时间:2011-7-12 16:41:15

母亲给十元钱一段,看的我眼泪挂在下眼睑。   

 
   

共 34  篇,第2/2页 首页  上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5-20 11:06:32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