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氏 之 考
前些天日本发生了政局变化,老自民党下台了,败给了民主党,民主党的党首是年轻的鸠山,前些日子看见他和自民党党首麻生在电视上展开了面对面的辩论,但不是特别精彩。
说起“鸠山”这个姓氏,中国人倒并不陌生,主要是“样板戏”《红灯记》里有一位日军情报部门的负责人也叫鸠山。实际上,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对华友好人士鸠山(应该就是现在民主党首鸠山的爷爷)就正式向周总理提出交涉说:“在日本鸠山并不是个大氏族,全日本实际上只有三户鸠山姓氏的家族,而且他们历代都是大大的良民,没有一家鸠山子弟参加了对华战争,如果他们要参加了战争,死啦死啦地是应该的,但他们没有参加战争,却要把他们树立成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坏蛋,实在是大大的误会和对鸠山家族的不公。”因此希望改变《红灯记》里一号反面人物的称呼。看来鸠山像其他日本家族一样,比较维护家族的荣誉。但这件事当时周总理也不能做主,因为“管样板戏”的是毛氏江青,在当时如果不经过毛氏的懿旨,要想修改戏里的一个字都是造反。何况当时中国国内的冤案还多着呢,周总理实在顾不上鸠山家的事了。
说起来,尽管“样板戏”号称是“千锤百炼”,仔细考究起来,其实毛病是不少的,例如《海港》中又树立了一起冤案,非要把普通的工业产品玻璃纤维说成是“沾到肠子上就死”的剧毒物。但在这件事上倒没有老外为玻璃纤维鸣不平,他们在这件事上不太较真,只当成是说明当时中国人愚昧无知的一个例证而已。
当然有些事情不能光赖“四人帮”,即便是后来创造的文学典型中,也有给外国人乱起名字的现象。例如在八十年代甘肃演出了一台舞剧《丝路花雨》,当时甘肃的文化人很为此自豪,觉得演出了盛唐气象,但这次又轮到伊朗人笑了,因为其中杜撰的一个波斯人叫“依努斯”,伊朗人笑道:“我们波斯人从古到今至将来,永远不会有叫这个名字的人,就像你们中国人不会有人叫路易或约翰一样。”
我比较欣赏的是美国人的一种做法,就是来中国之后,给自己起个中国式的姓名,这样对于中国人来说叫起来不拗口,而且很容易套近乎。比如陈纳德、史迪威、赛珍珠等等,称呼起来如雷贯耳,让你知道他们既是美国名人,又有中国人缘,而且译成中文还不俗。现在美国人还保留了这样的良好习俗。我认识一位美国人叫“毕德胜”,是在山西一家大的煤炭公司的美方代表,叫这个名字他有点后悔没去当兵,将来混个领兵打仗的将军,一出马肯定能赢。还有位在中学当外教的英语老师,中文名“史地文”他也有点郁闷,因为他认为他能教历史、地理和语文,仅仅让他给孩子们纠正口语发音实在是大材小用了。
电视台每年春节前后都搞一台《外国人唱中国歌曲大赛》节目,很有趣,真有比中国人唱的还棒的老外,但我还是关心他们给自己起的中国名字,因为这直接反映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有些外国人成心给自己的名字起得特别俗气,但俗得有道理,有内涵,那才真叫本事呢,如“凤娟”、“淑芹”什么的,有位叫“白素娥”的,一听俗得恨不得想掐死她,一出场,却是位金发碧眼的洋妞,且听她的解释,原来该洋妞祖籍前苏,是飞越贝加尔湖来到北京的白天鹅,天哪!
我也为自己起过外国名,是在上自行车旅游网的时候,给自己登录的网名是“拉蹬”,一听就是三轮车夫的形象,但怕影响不好,后来不用了,怕没准哪天中央情报局的人来找我问:“你就是拉登?你的胡子呢?在哪做的整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