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 炮 声 声
今年国庆阅兵的主要看点是各类新式导弹和新型坦克和战机,但这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阅兵不仅是武器的展示,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面貌的展示。这就跟徒步方队与装备方队的分列进行的道理一样。我相信,在建国七十年时,将有大量机器人装备部队,但阅兵式上绝不可能出现大量的变形金刚。有些朋友说,在建国之初的阅兵大典上,除了军马外,展示的是万国造的武器,其实这没什么不好,当初我军就是靠缴获敌人的各种武器去战胜敌人的,展示万国造,说明我们能够战胜一切敌人。
当然,阅兵部队所持的武器直接影响了检阅部队的形象。徒步方队中,国旗方队和武警方队所持的是经典的AK47突击步枪和半自动步枪(我们习惯称呼为五六式冲锋枪和半自动),这是两种外形最优美的武器,AK47冲锋枪尤为优美的是由弧形的弹夹与笔直的枪身形成呼应,如同弯弓搭箭的感觉,如果弹夹设计成直板形状,在美感上就要大打折扣了。五六式冲锋枪有一种英雄气概,在阿富汗哪怕是随便找一个放羊老头拿着,也立刻成为十足剽悍的塔利班勇士。半自动的美点在于它的剑型刺刀,尽管枪刺有更结实耐用的三棱样式的设计,但从仪仗美观的角度考虑,还是采用剑型枪刺更为美观。其他方队中有持有新式突击步枪,尽管从实用性看,这些枪支可能携弹量更多,射击精度更好,但从美学角度来看,比起AK47要差得多,从持枪姿势来看,有些怪怪的,如果说AK47的感觉是弯弓搭箭,新式突击步枪就如秦俑提弩。另外各方阵中,除仪仗方队和海军方队、女民兵方队的制服有礼服之感,其余方队的制服多以作训服代之,这说明,我军的服装文化还是成问题的,当然,我国还是发展中的初级阶段,军服应以实用为主,不可脱离国情。
出现问题较多的是礼炮阵营,今年要鸣放礼炮六十响,礼炮阵地架设在广场南端正阳门之两翼,从声学角度来看,此处架设礼炮必然遇到回声问题,第一响礼炮发出后,立即在前门城墙、前门门洞和附近高楼建筑上形成三次至四次的回音,而且从附近建筑的高低远近之不同、炮队间距过长等原因,回音回射产生的时间也会形成错落。实际上从现场效果来看也确实是这样,六十响礼炮在广场上听起来是响成一片,显得有些混乱。那么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借用刑警的惯用语“其实答案就在现场”,正阳门再向南是箭楼,箭楼设计本身就是多层炮台,有现成的炮台垛口,由于地势较高,相对前方空旷,而且箭楼炮台为半封闭状,设为礼炮阵地能形成炮穴,有拢音作用,不容易形成回音,且能控制炮声传出方向,音效能得到更好的控制。另外礼炮的形制应考究复旧,像美国在庆典活动中,多采用南北战争期间使用的古炮作为礼炮,巨幅木轮,发射起来硝烟滚滚,很有历史的沧桑感。俄罗斯圣彼得堡也保存有彼得大帝建城时铸造的“炮王”,在极为重大的国礼活动中,也偶尔使用(我有一张柴可夫斯基的《1812年序曲》的CD,在介绍中专门说明在演奏中使用了“炮王”的音效)。在以往苏联十月革命周年纪念活动中,充当第一礼炮的是仍然停泊在涅瓦河中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主炮。目前礼炮分队使用的是所谓“85式专用礼炮”,它的优点在于:拖拽方便、利于展开,装弹迅速、控制灵活等等,但不足之处在于:炮声过于清脆,缺乏历史的凝重感,我设想中的礼炮声应是沉重、低沉。这说明:现代军事工业的发展,在火炮设计中,唯一考虑的是精度、射速、射程等等,而声学、美学等等,已不再是设计师考虑的因素了。我认为:作为礼炮的火炮应采用口径较大、身管较短、膛压较低的火炮才能形成这种低沉的炮声。可以考虑采取虎门销烟时使用的“红衣大将军”式的古炮(最好还是青铜铸造的)作为礼炮。这种大炮的不利之处在于是古老的前膛装弹的方式,较为麻烦,且点火击发方式不利于控制,但在现代电子技术的改进下,这些都是很容易解决的小问题。
中国是发明火药和火炮的古国,又有前门箭楼现成的古炮阵地,何不好好利用一番。但千万别一炮下去,把前门外的“全聚德”烤鸭店震塌了。
徐焕 2009年国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