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首页 战友名录 纪念馆 空六军史 战友活动 事业商务 战友博客 战友视频 战友相册 战友留言 保健养生 关于本站
雷达33团 空24师 空17师 炮2师         战友注册 网站规则 版权声明 操作提示
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 首页苹果嵌入版
请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全新的登录页面,方便在手机微信上登录
         
输入登录名:    
输入密码:  
    现在注册 
现在注册        
登录后可以发博文、评论、留言。试试看

 

作者: 罗永志 
部队: 雷达33团   
部门: 指挥连 一排二班 政治处 电影组 
职别: 战士 
   
显示通信录      个人资料
个人相册
致辞: 战友万岁

   我是33团指挥连一排二班的罗永志,我的排长是马石柱,我的班长是李新光,副班长是李正田,我1969年3月回老家河北灵寿县当知青,1970年12月入伍到锡林浩特33团,1976年3月退伍回到四川,祝愿咱们空6军以及33团的战友们:幸福安康,吉祥快乐!

   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万岁!

   空军雷达兵万岁!

   战友万岁!

   锡林郭勒大草原万岁!

   二○○七年十一月十九日

 
所有篇目(共668篇)

标题:

怀念老电影里面那些过目不忘的“坏蛋” 们 (下)  

发表时间:

2016-1-4 21:14:05

更新时间: 

2016-1-16 16:42:29  更新者: 李树平

关键词:

  

  [这是对本篇第 6269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单篇显示

 

 

              陈戈(1916年——1981年)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编导。四川自贡人。1932年在蜀光中学毕业。1933年入成都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其间对四川的文明戏(即话剧)产生了浓厚兴趣,参加了*河蟹*领导下的成都剧人协社、国防剧社,后转大同电影戏剧学校学习。1935年曾任重庆西南话剧社演出股长,并曾在重庆金星魔术团任职。1937年“七七事变”后,同吴雪、王赵湮等人组成四川旅外剧人抗战演剧队,到农村宣传抗日。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随旅外演剧队辗转长江两岸和西南地区进行抗日救亡演出。后至延安,曾任西北青年救国会总剧团戏剧部主任、延安青年艺术剧院演出部主任、延安联防军政治部艺术学校教员、四野政治部艺术学校戏剧主任等。曾在《回春之曲》、《塞上风云》、《抓壮丁》、《上海屋檐下》等三十余部话剧中饰演角色。因为扮演《抓壮丁》中的王保长和《雷雨》中的周朴园等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大受观众赞赏,并得到周恩来的亲口赞扬。解放战争中,先后在东北联军政治部宣传队、第四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队、中南军区艺术学校任职。1950年调任文化部北京电影局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1955年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学习。1957年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1964年夏到中央广播事业局广播文工团任艺术指导兼电视剧导演,曾在影片《南征北战》、《党的女儿》、《停战以后》中饰演角色。1963年参加编导《抓壮丁》并饰王保长一角,在银幕上留下了一个经典的反派形象。40多年前,八一电影厂拍摄的四川方言电影《抓壮丁》堪称是那个时代唯一的喜剧经典,风靡了全国。陈戈1981年1月1日在北京逝世, 终年65岁。

 

 

           管宗祥

  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27年生于山东平邑。1942年在山东参加八路军,任文工团团员。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第三野战军七兵团三十五军政治部文艺宣传大队任副队长。1949年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曾在《智取华山》、《祝福》、《神秘的大佛》等影片中饰演角色。后主演影片《包氏父子》、《良宵血案》等。并应邀参加日本影片《空海》的拍摄。还参加拍摄《浪迹天涯》、《黄粱梦》、《大饭店小故事》、《武生泰斗》等电视连续剧,曾出色地扮演了众多反派形象。著有《电影疯人》、《表演艺术生涯四十五年》等。其子管虎,1969年生于北京,19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因执导《头发乱了》、《黑洞》、《冬至》、《七日》等影视剧而名声大噪。

 

 

            颜彼得(1941年6月——2000年10月)

  话剧、影视演员。祖籍广东连平,1941年6月19日生于重庆,在北京长大。1953年考入北京二中直至高中毕业。1959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63年十月毕业后分配至河南省话剧团任演员,后病退,居住北京。1999年8月4日妻子去世后,便开始从事话剧,电影,电视,表演,制作,导演工作逾四十年。在电影《骆驼祥子》中饰演了刘四爷,这一银幕形象堪称他的代表作,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他在许多影视作品里饰演了各式各样的人物,以演喜剧和历史人物著称,只是反派居多,正面角色寥寥。如《梨园传奇》中的马五爷,《神秘的大佛》中的黄团副,《骆驼祥子》中虎妞她爹刘四爷,《谭嗣同》中的袁世凯……但他在生活里却是个大大的好人。且不说良好的艺德,只言他陪伴病妻十年这桩佳话,便足见其人品人格!在2000年春节被发现患上直肠癌后,情绪一直乐观,就是在“临走”时他的话依旧不改其幽默本色,他这样说:“这次就不说再见了,应该说永别。凌老爷子(凌子风)在那边等我呢,我们在那边又可以一起拍电影了”。2000年10月6日,于北京因病去世,享年59岁。

 

 

            李颉 

  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1925年5月26日出生。曾在《神秘的旅伴》、《国庆十点钟》、《满意不满意》、《甲午风云》、《车轮滚滚》、《大脚夫人》、《萧太后》等数十部影视作品中担任过重要角色。多年来成了“银幕上的专职老坏蛋”。并在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扮演贾赦。1999年12月被聘为东方冰峰影视公司艺术顾问、兼培训艺术教授,担任北普陀影视学校的教学工作。


      

            浦克(1916年1月——2004年3月18日)

  长春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表演艺术家。1916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县,1938年,他考入了伪“满映”开始了电影演员的生涯。抗战胜利后,他在金山领导导的长春电影制片厂,与张瑞芳合作,在影片《松花江上》成功地扮演了老祖父。1949年10月全国解放后,参加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第一部故事片《吕梁英雄传》的演出,之后,又应邀相继拍摄了《高歌猛进》、《一贯害人道》、《丰收》、《一场风波》、《沙家店粮店》、《夏天的故事》等影片。1955年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接连在《新局长到来之前》、《国庆十点钟》、《地下尖兵》、《寂寞的山林》、《风从东方来》(与苏联合拍)、《英雄儿女》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1972年以后,先后参加了《艳阳天》、《向阳院里的故事》、《人到中年》等影片以及多部电视剧的拍摄。从影60多来,形成了深沉,质朴,凝炼、幽然的表演风格。有“影坛千面人”的美称,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


  浦克原配夫人夏佩杰1991年末病逝,这时浦克已75岁高龄,虽有儿女,生活还是很不方便。有热心红娘牵线,1995年末,浦克与教师张静喜结连理。2004年3月17日,这位从影已经65个年头,人称“三朝元老”,扮演过近百个角色,被称为德艺双馨的老影人、受人敬仰的艺术家,在走完88年人生历程后,因心脏病发作导致急性肾衰在医院发悄然离世。


            崔超明

  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1918年生于一个中医家庭,中学时开始学习绘画,后来逃到香港,先在英美烟草公司当切烟和卷烟工人,后入香港华文日报当校对员。1942年他回到上海,在艺光剧团,苦干剧团任演员。1947在年文华影业公司当演员,在《母与子(1947)》、《小城之春》等影片中扮演一般角色。


  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了文艺宣传队,到街头演出,不久,他便在《夜店》中饰演赖皮匠,在《我这一辈子》中饰拉洋车工人,他成功地塑造了这个劳苦的拉车工人,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二等奖。此后他又在《关连长》、《腐蚀》、《姐姐妹妹站起来》等影片中扮演一系列人物。1952年,他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当译制片演员,为多部译制片配音,曾获得翻译片最高奖金。此后,他在《渡江侦察记》中饰敌军长,《不夜城》中饰资本家,《长虹号起义》中饰演敌海军司令、《女篮五号》中饰球场老板,《阿诗玛》中饰仇万里等,多年的艺术生活提高了他的表演技巧。1959年,他参加了湖南电影制片厂的筹建,1961年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入长影后,他相继在《独立大队》、《南海的早晨》、《兵临城下》等影片中塑造了一系列国民党中高级军官形象,成为擅长扮演反面角色而著称的演员。在银幕上,他将角色丑恶的灵魂,残酷的本质表演得淋漓尽致,让人恨之入骨。八十年代,他又参加了《三家巷(上下)》、《小城春秋》、《特区姑娘》的拍摄。其出演的重要影片有:《渡江侦察记》,《女篮五号》,《南海的早晨》等。


            周文彬

  长春电影制片厂老演员。周文彬不仅在银幕上成功地塑造了《英雄儿女》、《铁道卫士》中王复标和赵师傅这样和蔼可亲的工人师傅的形象,同样也善于扮演令人憎恶的“大汉奸”,如《甲午风云》里的方伯谦、《党的女儿》里的匪军官等。


            程之(1926——1995)

  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配音演员、相声演员,是被观众称作“南方特务”的名反角儿。原籍湖南宁乡人,1926年2月3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幼年移居上海。中学时即爱好话剧,1944年肄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成为话剧演员,先后在上海剧艺实验剧团、上海联谊剧社、苦干剧团、中国演剧社、群力剧社,演出了近40部舞台剧。1947年步入影坛,成为文华影业公司演员,出演了《假凤虚凰》、《太太万岁》、《夜店》、《母亲》、《哀乐中年》等影片。解放后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出演了《我这一辈子》、《关连长》、《李时珍》、《魔术师的奇遇》、《飞刀华》、《红日》、《儿子、孙子和种子》、《苦恼人的笑》等影片,因在影片《我这一辈子》中饰演警察局长一角的出色演技,使他荣获了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一次颁发的优秀表演奖银质奖章。1952年后任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80年代曾编导电视剧《蠡湖姻缘》、《名优之死》、《西游记》、《天下第一关》,并扮演主要或重要角色。程之以善演反派角色著称,同时又是一位戏路很广的演员,也能塑造正面人物,并从事导演工作,80年代曾编导过《名优之死》等电视连续剧。程之除了拍电影外,还唱京戏,说相声,主持节目,1995年2月14日,他参加上海市政协元宵联欢晚会;演唱《盗御马》后,突然心肌梗塞,猝然倒在舞台上,离开千千万万热爱他的观众。

 

 

 

             项堃

  北京电影制片厂电影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1915年生于河北吴桥。1935年山东济南师范学校艺术体育科毕业。1936年入南京戏剧专科学校学习。1937年任中国旅行剧团演员。1938年入武汉合唱团任戏剧股长、导演、演员,并赴新加坡、马来亚演出抗日戏剧。1940年到重庆任中国电影制片厂演员,拍摄《青年中国》等影片。1941年任中华剧艺社演员,演出话剧《天国春秋》、《风雪夜归人》等。1945年在中电二厂、中电三厂任演员,在《白山黑水血溅红》、《郎才女貌》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49年入上海华东革命大学学习。1950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在《南征北战》、《三年》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57年被错划为*河蟹*分子,到山东电影制片厂任剧务、新闻纪录片解说员。1961年任山东艺术专科学校话剧科主任。1964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参加拍摄的影片有《停战以后》、《烈火中永生》、《大河奔流》、《海囚》、《佩剑将军》、《火烧圆明园》等。1988年任广播电影电视部电视中心顾问。项老是个响当当的大腕,善于扮演国民党的高级官员。他演了一辈子戏,那骄横不可一世的“张军长”,那国民党谈判代表李国卿,还有军统头目徐鹏飞,都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坏”印象。项堃脸上的表情不多,单是嘴角微微一动,就让人感觉他在咬牙,正是那招人恨的表情深深印入了观众内心。

 

            夏天

  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原名夏克平,祖籍江苏。1920出生于上海。幼年的夏天性格开朗,兴趣广泛,中学以后又迷上了戏剧和电影。三十年代的进步影片对他的影响很大,他渴望成为一名演员。1938年他只身来到重庆。1942年考取了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攻读戏剧表演。以后他参加了教育部实验演剧队相继在“哈姆雷特”、“蜕变”等话剧中担任角色,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舞台艺术实践机会。


  1944年参加了校友剧团“家”、“清宫外史”等话剧的演出,1945年他来到重庆,先后在“春寒”、“日出”等话剧中担任角色,在表演技艺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抗战胜利后,夏天回到上海,参加了“升官图”、“原野”等十几部话剧的演出。


  1946年后,在昆仑影业公司、中电一厂任特约演员。夏天第一次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扮演了一个国民党官僚机关的小官吏——龚科长。得到了好评。此后他又相继在《关不住的春光》、《丽人行》等多部影片中扮演角色。


  1948年夏天投奔苏北解放区,调到华中文工团任戏剧教员,在“白毛女”中扮演穆仁智。解放后,夏天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三十多年来相继在《翠岗红旗》、《金银滩》、《羊城暗哨》、《聂耳》、《林则徐》、《渡江侦察记》等二十余部影片中担任角色,擅长饰演反派人物。1985年主演影片《美食家》。他认为把反面人物演得逼真,同样具有艺术美的价值。


            白穆

  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原籍浙江宁波,1920年生于天津。当过学徒、杂工。17岁时在独幕剧《洞房花烛夜》首次扮演角色。1941年入中国旅行剧团任演员。1947年从影。1949年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副团长。80年代涉足导演创作。在其演艺生涯中,以深厚的功力和精湛的演技,《翠岗红旗》、《南征北战》、《逆风千里》、《春苗》、《难忘的战斗》等影片中,成功地在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反面人物形象。

              冯奇

  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曾在《红色娘子军》、《阿诗玛》、《春苗》、《蓝色档案》等片中成功地扮演反面角色。有人曾问冯奇:“你长得慈眉善目的,怎么在电影里总演坏人呢?”冯奇叹了口气说:“别提了,自从我在一部影片里饰演了一个不务正业的医生后,一上街就有人指着我说‘看,那不是钱济仁吗?’从此,导演就尽让我演反面人物了!”冯奇在2005年 8月,被授予第10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


             郑敏(1914﹒2﹒6——1980﹒1﹒23)

  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著名反面角色演员。江苏南京人,回族,别名厚崑。1935年,郑敏即参加了话剧的演出活动。抗战爆发,他离开南京到汉口,后又转到重庆,在“上海影人剧团”时,参加了一些剧目的演出。


  抗战胜利以后,他回到上海。1947年,在“中电”二厂参加了影片《青青河边草》的演出。1948年,在香港的南群影业公司和大光明影业公司先后参加了《恋爱之道》《野火春风》《水上人家》等影片的拍摄。1952年,他从香港回到上海,先在大光明影业公司的《方珍珠》里扮演角色,以后入上影厂工作,参加了《渡江侦察记 》《天罗地网》《为了和平》《铁道游击队》《母亲》《家》《不夜城》《聂耳》《铁窗烈火》《地下航线》《地下少先队》《春满人间》《魔术师的奇遇》《燎原》等影片的拍摄。“文革”以后,他又参加了影片《平鹰坟》的演出,在众多影片中都扮演“大坏蛋”。1980年1月23日,郑敏在上海逝世。


            《红色娘子军》里的大管家

  杨梦昶是上影厂的老演员,而且是一位参加革命很早的老同志。 1949年11月~1952年3月,上影先后从华东军区文工团等革命老解放区的军、政单位调入一大批人员,杨梦昶就是其中之一(还包括汤化达、仲星火、铁牛、夏天、温锡莹、李梓等等)。1950年开始登上银幕,在他的演艺生涯中,最为成功的是在《红色娘子军》和《燎原》里扮演的两个反面角色:大管家和矿主吴晓岚。尤其是《红色娘子军》里大管家的阴险狠毒、老谋深算,被杨梦昶刻画得可谓入木三分。“大管家”那不可捉摸的眼神,深深地印在了观众的脑海里。据悉在拍摄《红色娘子军》的过程中,还成就了老杨与老演员朱莎(大丫头的扮演者)的美满姻缘。杨老由于身体不好早在70 年代中期就病逝了。朱莎也已在90 年代去世。


            董霖(1921——2004)

  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原名董瑞霖,1921年出生,河北唐山人,中学毕业。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文抗宣传队、西北剧社、西南旅行剧团、中华剧艺社、中央青年剧社等团体,演出舞台剧。1944年在重庆任中国电影制片厂演员,在影片《警魂歌》中扮演角色。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上海,在昆仑、华侨等影业公司拍摄的影片《希望在人间》、《再生年华》中扮演角色。1949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参加拍摄《大地重光》、《红日》、《梅花巾》、《西安事变》等影片。


  董霖以塑*河蟹*派角色见长,在电影《红日》、《地下航线》、《金沙江畔》、《希望在人间》中,均有精彩的表演。在上影他和陈述、程之、于飞曾被并称为“上影四`坏蛋'”。说起在影片中的反派角色,他曾挺得意地说“几十年来,在众目睽睽之下,我被“击毙’过15次,但至今仍然活着,没有留下伤疤和后遗症”。2004年1月31日病逝,享年83岁。

 

 

 

            《羊城暗哨》里的八姑

  狄梵


  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1920年出生,江苏南京人,毕业于上海培成女中。1940年起在上海中国旅行剧团、上海剧艺社、天风剧团任演员,演出多部话剧。1943年曾在中联摄制的影片《千金怨》中扮演重要角色。


  1948年赴香港,先后在大光明、长城、50年代等影业公司摄制的《神.鬼.人》、《火凤凰》等影片中扮演角色。1952年1月初,因在香港从事爱国活动,被港英当局限令他们在24小时内离境。回到新中国的怀抱,1953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参演过《复活》《水上人家》等多部故事影片。狄梵凭着出色的演技在反特故事片《羊城暗哨》中塑造了女特务“八姑”,这个角色成为她从艺生涯中最突出的经典形象。通过这部优秀的影片,让更多的观众永远记住了她的“八姑”。她现在走在路上,还不时被年龄稍大一些的路人发现,并亲切地叫她“八姑”。


  狄梵是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刘琼的妻子。这一对银幕佳侣,因舞台而相识相爱,甘苦与共,2002年的4月,刘琼突然乘鹤西去,56年的长相厮守,顷刻间,只剩下85岁的狄梵,两个女儿都在国外,她一人独居上海。


            《暴风骤雨》里的小老婆

    莽一萍(1929——1990)


  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原籍吉林,1929年5月生于北平,蒙古族。1944年从影,1949年调北影厂任演员,出演了《新儿女英雄传》《一件提案》《虎穴追踪 》《前哨》《暴风骤雨》《巴山红浪》《海上明珠》《猎字99》《祭红》《翡翠麻将》等影片,以塑造坏女人形象见长。莽一萍凶很的造型,沙哑的嗓音只要在银幕上一出现,就会使观众过目不忘。
 此外,她还为墨西哥影片《玛利娅》、电视连续剧《诽谤》,日本影片《冰雪之门》中的角色配音。1990年5月14日去世。

 

 

 

            《春苗》里的贾月仙

  高淬

  上海电影制片厂老演员。演坏女人很出彩,1975年在谢晋导演的电影《春苗》中,饰演“江湖郎中”贾月仙一角,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经典的银幕“坏女人”形象,为七十年代的观众所津津乐道。

 

            《黑三角》里的于黄氏

  凌元


  1917年2月生于吉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失学,后在长春百川医院任助产士。1937年入满洲映画协会表演训练班,同年在影片《壮志烛天》中饰演母亲一角。1946年起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1951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60年在影片《红旗谱》中饰演忠厚、善良、贤淑的中国北方农村妇女的形象。1962年主演影片《锦上添花》,表演轻松自如。从影五十年,塑造了百部影片中农村中老年妇女的银幕形象,以喜剧见长。


             李亚林(1931--1998) 

  电影演员、导演,辽宁安东(今丹东)人。1953年毕业于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演员班。历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峨眉电影制片厂演员、导演,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调到长影。在这里,李亚林第一次参加了《虎穴追踪》的拍摄,扮演一个狡猾、毒辣但又很虚弱的特务,由此走上银幕。李亚林便连续参加拍摄,在《列车飞奔》、《芦笙恋歌》、《神秘的旅伴》、 《患难之交》等影片中担任角色。1998年李亚林因病去世,享年 67岁。

 

 

             于绍康(1925.9.11.-1994.5.3)

  原籍辽宁大连,生于沈阳。1944年毕 业于留日预备学校文科。后从事舞台 演出。1949年入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 任演员。1956年起任八一电影制片厂 演员。曾在《激战前夜中饰演反面角色。1958年被 错划为*河蟹*分子,脱离影坛,下放北 大荒农场做农工。1960年参加话剧《 北大荒人》剧本创作。1961年主演影 片《北大荒人》。同年入北京电影制 片厂。后相继在《小兵张嘎》、《小 二黑结婚》、《大河奔流》、《一盘 没有下完的棋》、《夜行货车》等近二十部影片中饰演主要或重要角色。

 

 

            《金沙江畔》中的特派员

  卫禹平(1920——1988﹒3﹒7)


  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日本冈山。建国后,任上影厂演员,期间为《伟大的公民》、《钦差大臣》、《乌克兰诗人舍甫琴科》等译制片角色配音。1973年,调任上海电影译制厂导演兼演员组组长,执导的译制影片有美国片《大独裁者》、《舞台前后》、英国片《尼罗河上的惨案》、法国片《沉默的人》、《基度山伯爵》、《悲惨世界》和日本片《望乡》、《生死恋》、《华丽的家族》等。还为《游侠列传》等多部影片配音。


            《红日》中的张灵甫

  舒适 (1916.4.19-)


  原籍浙江慈溪。1939年 肄业于上海持志大学法律系。1938年 起从事戏剧、电影活动,曾任上海青 鸟剧社演员。后相继加入大同摄影场 、国华、金星等影片公司,主演《歌 儿救母记》、《歌声泪痕》、《花溅 泪》等影片。1942年后在中联、华影 等影片公司主演《白衣天使》等影片 。1946年赴香港,先后在大中华、永 华、长城等影业公司任演员、导演。 曾任香港电影工作者协会福利部部长 、长城影业公司艺委会委员。相继主 演《浮生六记》、《弱者,你的名字 是女人》、《清宫秘史》等影片。19 49年参与组建五十年代影业公司,并 参与导演《神·鬼·人》等影片。19 50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52年因参 加爱国活动被香港当局驱逐出境,回到上海,在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和上 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59年入浙江 电影制片厂,任导演组组长。1961年 回上海电影制片厂。先后在《鸡毛信 》、《李时珍》、《水上春秋》等影 片中扮演角色,并导演《林冲》、《 绿海天涯》等影片。在塑造的众多人 物形象中,以《清宫秘史》中的光绪 皇帝,《情长谊深》中的洪磊光,《 林冲》中的林冲,《红日》中的张灵甫为代表

 

 

 

            《挺进中原》中的白建业

  周楚


  八一电影制片厂一级演员。1918年5月出生,籍贯浙江镇海。1939年开始从事电影表演。参加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上海大同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风流天子》,饰演反面配角。此后十余年间拍摄的影片主要有《秦淮世家》(饰王麻子)、《李香君》(饰马世英)、《梅妃》(饰杨国忠)、《夜深沉》(饰刘经理)、《天字第一号》(饰黄安)、《天桥》(饰王三爷)、《红楼二尤》(饰贾琏)、《欢天喜地》(饰父亲)等,扮演反面角色为主。这一时期,他还参加了《岳飞》等舞台剧的演出。1951年入伍,历任总政文工团研究室研究员、总政文工团团员、总政话剧团演员、导演,1977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


            《林海雪原》中的栾平

  杨成轩


  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演员。1927年8月出生于吉林省九台县,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师宣传队员、副队长、队长,1950年进入中南军区部队艺术学院导演系学习。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总部话剧队队长,1958年调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当演员。曾在话剧《杨勇立功》中饰杨勇并获奖,《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中饰联络员(获奖),《大势所趋》中饰主人公,《霓虹灯下的哨兵》中饰连长;在故事片《分水岭》中饰救火老汉,《回民支队》中饰哈少福,《林海雪原》中饰栾平,《夺印》中饰陈广西,《战上海》中饰国民党军官,《秘密图纸》中饰三轮车工人等。还导演过话剧《比翼齐飞》和军教片等数部,创作过话剧和歌词,并在文工团汇演中获奖。他善于挖掘人物内心世界,表演含蓄深沉、朴实。因长期积劳成疾,不幸于1976年逝世,享年49岁。


            《金光大道》里的张金发

  马精武

        生于新疆乌鲁木齐。196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后留校任教。先后在影片《风从东方来》、《艳阳天》和《金光大道》中饰演角色。1981年导演影片《端盘子的姑娘》、《被跟踪的少女》等。1986年后编导电视连续剧《西厢记》、《马周艳遇》等。


            《六号门》中的马金龙

  谢添 (1914.6.18-2003.12.13)


  原名谢洪坤,曾用名谢俊。籍贯广东番禺,生于天津,父亲是铁路员工。早年就读于天津英文商务专修中学。1933年在天津开始业余话剧演出。1936年参演《马路天使》。1949年之后入北京电影制片厂。1959年他曾主演电影《林家铺子》等多部影片,也经常饰演反面人物。1959年开始做导演,导演了《水上春秋》等。1980年,在第三届“百花奖”评选中,谢添因《甜蜜的事业》而荣获“最佳导演”奖。1981年,在第四届“百花奖”评选中,他导演的《七品芝麻官》荣获“最佳戏曲片”奖。1982年,谢添成功将老舍的名著《茶馆》搬上了银幕,获1983年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和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特别奖。1989年因导演的电视连续剧《那五》获中国电影制片厂优秀电视剧一等奖。


            《停战以后》里的美国谈判代表

  谭宁邦(GeraldTannebaum)(1916~2001)


  美国人。原名杰拉尔德·坦纳鲍姆。生于美国巴尔的摩市。中国福利基金会总干事、中国福利会顾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军服役,先在军队报纸《战争中人》任编辑,后在军队无线电台设在好莱坞的总部担任节目制作人,主编《军队无线电台回放》月刊。上尉军衔。民国34年(1945年)被选为军队无线电台成员到中国重庆及中印缅战区司令部工作,建立“军队网络(中国部分)”任副主任,同时担任上海XMHA电台指挥官。民国35年4月在中国从美军复员,加入了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公关部当记者。同年7月1日任中国福利基金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总干事,兼任战灾儿童义养会中国分会总干事。中国福利基金会改组为中国福利会后,任中国福利会顾问。1962年为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根据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原著改编为儿童剧《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谭宁邦在多部中国电影中演出了外国人的角色,包括《白求恩大夫》中的白求恩、《林则徐》中的英国鸦片贩子宝顺洋行经理颠地、《风暴》中的英国驻汉口总领事和《停战以后》中的美国谈判代表等七部影片。由于他拒绝演出反派的美国人,因此戏路受到限制。

  谭宁邦还参与了多部中国影片英语版本的工作,包括翻译中国用英语译配解说的第一部影片舞剧片《宝莲灯》,为电影《聂耳》配音,翻译解说《小蝌蚪找妈妈》等。

  他也是最早向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推荐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的人,因为米勒说过中国是共产主义国家中最自由的。1983年米勒到中国执导了他的剧作《推销员之死》。

  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谭宁邦担心被冲击。1972年中美建交之后谭宁邦携妻子回到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塔巴巴拉定居,在几个大学教授国际关系,1987年退休。老年之后患帕金森氏症。2001年在加州病逝。


            《平鹰坟》中的老地主

  乔奇(1921—2007.6.29)


  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原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团长、著名表演艺术家,曾担任上海市政协第三、四、五、六届委员。


  1939年参加中法剧社、上海剧艺社任演员工作。在话剧《原野》、《阿Q正传》等剧中参加演出。1941年演出了《桃花湖》、《地老天荒》、《红泪影》等电影。1942年起参加上海艺术剧团,担任《钟楼怪人》、《秋海棠》等话剧的主角。1945年曾演出《雷雨》、《蔡松坡》等话剧以及电影《天罗地网》、《国魂》、《海茫茫》等。1949年后,拍摄电影《生命交响曲》、《影迷传》、《有一家人家》等,以及话剧演出《法西斯细菌》、《俄罗斯问题》等。1951年10月参加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出了《日出》、《无事生非》、《中锋在黎明前死去》等话剧。1976年“文革”后演出了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鉴湖女侠》等话剧以及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子夜》、《苦恼人的笑》等。1985年赴日本及香港演出《家》,扮演了高老太爷这个角色。曾获上海市教委艺教委市优秀艺术工作者奖。自己最满意的影片:《苦恼人的笑》。


            《冰山上的来客》里的假古兰丹姆

  谷毓英


  以惊险样式和鲜明民族抒情风格见长的反特故事片《冰山上的来客》,故事背景设置在新疆边境线上,由边防军战士寻找昔日恋人为主线,引发出甄别真假古兰丹姆的悬念。影片在反特“另类”区域的成功尝试和突出的艺术特点,使其成为同类题材电影中成就最高的一部。假古兰丹姆的扮演者是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谷毓英,长相很有少数民族特点,其实她是汉族人(事实上是俄罗斯和中国混血儿)。她在影片中演绎的女主角,是一个身穿民族服饰的女特务,主要通过夸张的形体动作和复杂的面部表情,完成了人物性格的刻画。后来,谷毓英也仅仅参演了《天山歌声》等为数很少的几部影片,八十年代初中期就已经移居国外(一直在新疆话剧团工作,文革期间因为曾扮演女特务又加上自己特殊的血统和出身深受迫害,白白荒废了宝贵的艺术创作时期,后来一家人移民澳大利亚)。


            《羊城暗哨》里的梅姨

  梁明

    上影厂的知名演员,以专演“老旦”见长,她出演的女特务“梅姨”,在影片中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以慈眉善目的女佣人身份出现,直到影片结尾处才原形毕露。故此“梅姨”的神秘,先天赋予了这一角色以极大的可塑性。从佣人的朴素着装,到外逃时身穿旗袍,人物性格的变化随着衣饰变化而转化,梁明准确地把握了这一转变,将人物做女佣时的内敛到阴谋破产时的张狂,清晰地表现出来。


            《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的柳尼娜

  陆丽珠
出生于北京的陆丽珠原名于淑珍,解放前即考入北平唐槐秋领衔的新中国话剧团,期间在《茶花女》中扮演欧兰普,《家》中扮演瑞珏,并和孙道临合作主演《梅萝香》;南北影星车轩,蒙纳,徐枫等合作演出《日出》,《雷雨》。解放后加入北京实验话剧团,曾饰演话剧《原野》中的金子,《啊Q正传》中的吴妈,《秋海棠》中的罗香漪,《我的一家》中的陶承,《啼笑因缘》中的沈风喜。一九六零年随团调到大庆,一九六三年以后又随团调到河南与郑州市文工团合并成立郑州话剧团,这期间在《夜店》饰演赛观音,《胆剑篇》中的西施,《千万不要忘记》中的姚母,《丰收之后》中的赵五婶,特别是在《钗头风》中的唐惠仙,备受观众赞赏。

 

     来源:虎扑体育

   http://bbs.hupu.com/3602866.html

  

评论(共 6 篇):

  评论者: 李树平

发表时间:2016-1-16 16:42:29

永志兄人民的卫士!怀念人民心中的“坏人”,警惕那些坏人变老人的动态是你们神圣的职责。   

 

  评论者: 罗永志

发表时间:2016-1-9 19:50:37

谢谢赵平虎战友、段雨虹战友、徐阿姨、张月华战友的关注和留言。   

 

  评论者: 张月华

发表时间:2016-1-6 19:48:48

这些电影 大部分在电影组里都放过 一般每个电影都放3.40遍 甚至一些情节都能背下来 。   

 

  评论者: 徐同联

发表时间:2016-1-5 18:28:51

祝永志一家元旦快乐,万亊如意。   

 

  评论者: 段雨虹

发表时间:2016-1-5 16:41:13

北影厂的莽一萍我很熟悉,是我姥姥娘家的亲戚,这个弯有点绕哟。   

 

  评论者: 赵平虎

发表时间:2016-1-5 7:12:18

历史的天空上闪耀着群星,一代人心中的记忆。   

 
   

共 6  篇,第1/1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7 0:36:18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