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战友名录 纪念馆 空六军史 战友活动 事业商务 战友博客 战友视频 战友相册 战友留言 保健养生 关于本站
雷达33团 空24师 空17师 炮2师         战友注册 网站规则 版权声明 操作提示
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 首页苹果嵌入版
请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全新的登录页面,方便在手机微信上登录
         
输入登录名:    
输入密码:  
    现在注册 
现在注册        
登录后可以发博文、评论、留言。试试看

 

作者: 范建 
部队: 炮2师   
部门: 宣传科 
职别: 新闻干事 
   
显示通信录      个人资料
个人相册
致辞: 小蔡,按你的说法,我注册了,不知行不行,看到后,请回信 
所有篇目(共107篇)

标题:

用韵如用心 昌仁芝兰诗学  

发表时间:

2012-8-6 18:48:36

更新时间: 

2022-10-29 18:42:51  更新者: 管理员

关键词:

战友文学  

  [这是对本篇第 2941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单篇显示

 

 

用韵如用心

 

——学习解昌仁五律《芝兰万年春》

 范建

 

    古体诗不少战友喜欢。空六军网频频发表各种不同题材的律言绝句即能说明一二。解昌仁兄的《芝兰万年春》(简称《芝兰》)我研读数遍,收获不小,就想谈点学习心得。

    对古诗我多是欣赏。曾也求教过岳丈至交,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中西方格律诗著名教授李方先生,他不仅精通中国诗词曲,而且精通西方十四行诗。他用双语教学兼作翻译。著术颇丰且学术界有崇高威望。从他所著的《诗词曲格律新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中获益。于是也有了兴趣。每每看到好诗,自是喜不自胜。昌仁的《芝兰》即是一例。尽管少于实践,从欣赏的角度,也是一种学习。本文不涉过多内容,单谈形式。以我管见,《芝兰》的形式美,构成了律诗中的亮点在于用韵如用心。而这些亮点,恰恰是喜好者细细赏读和仔细琢磨的精彩之处。

    一是此诗为“口占”。看到这两个字,使我吃了一惊!一般在酒桌或闲聊,说到高兴处,就想叫你来上一首助兴。逢到此时,谁都会推辞再三。这推辞虽有自谦的成分,但多半还是底气不足。没有准备,谁都不可能出口成章,哪来曹植的七步诗?即使有,充其量也就顺口溜而已。像昌仁兄这样讲求格律,工整对仗的七律,口占极少。退一步讲,就是让你先打腹稿,也不敢贸然出口。而昌仁能随口说出,实在厉害!想来,如若没有文思泉涌的深厚功底,何以出口?此谓心思到事竟成。

    二是用韵老到讲究。古诗用韵分四声(一二三四声,也即阴阳上去声。方言中的入声已归去声)。《芝兰》中的首联与颈联,都使用韵母en,而颌联与尾联又同是un。两两交错相叠,朗朗上口。用韵在于韵母,而此诗中的不同声母“r”“j”“m”,“ch”分别与以上四句韵母相合,构成四个韵脚,分别又都是一二声,故形成阴阳相对。可见昌仁兄精于用韵之心。

   《芝兰》韵脚中的人(阳平)军(阴平),门(阳平),春(阴平),同样也都是常用的阴阳互押(唐朝以来习惯于上声与去声互押)。还是隔句押韵。人们在诗的用韵上,由于同韵的字数有限,习惯每隔一句,也就是偶句作为韵脚,奇句忽略不计。但也有特例,句句用韵也有,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更是美谈。当然,这种做法不多,做到也难。当然也没必要。至于在诗句中由于同韵不够的,也有句中换韵一法。换韵不影响音律美感,所以并无大碍。

    那么,对于不押韵的句末字,作者如何处理?昌仁的诗按照每联首句(也就是奇数)都不入韵,而这不押韵的首句,又都按“韵脚平仄相反”来做,可见真正的“循规蹈矩”!仁兄的此首五律,每一联都做到平仄相反。

    按律诗规矩,对于不押韵的韵脚,必须放在仄声上。如,“载”、“手”、“凤”,“意”。这些都是仄声(即上声和去声)。因为它不押韵(当然在此处也不要求它押),古诗上称为“白脚”。昌仁兄用的“白脚”的仄声,实在精准和工整。此谓不达目的心不死。

    当然,按古人联内和联间平仄关系的“对”(两句一联,联内两句必须相“对”),和“粘”(两联之间必须相粘,即上联的末句必和下联的首句相似)来说(李方《诗词曲格律新释》)大体分为有16种公式(这繁琐的公式我最头疼)。以五言来说,首句不入韵式有——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首句入韵式则是——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以此类推将可派生出16种。为了便于作诗,后人又将其简化为8种(仍嫌繁琐)。当然,要做到绝对严谨不太容易。比如,《芝兰》诗中的平仄安排还有待推敲。估计是不想让严格的平仄限制了内容所致。因为,正是古诗的平韵和仄韵的繁琐,限制了内容的表达。所以,我至今还对这种古体心存芥蒂。以致于一直不敢“试水”。但是昌仁兄的诗能做到基本符合平仄规范,这已足够。

    其实,在21世纪的今天,现代人运用古诗的形式不必过于拘泥。真要是一板一眼,倒显得食古不化了。

   三是“错综对”得当使人再生联想。颈联中的“今日丹青手”,对“昔年武将军”一联似给人启示。看起来不是“工对”,实际用的是很好的“错综对”。无论是古人或是今人,写古诗最常用的是“工对”。至于“借对”、“错综对”、“流水对”、“扇面对”等用的不多(多了倒成了游戏)所以也不熟悉。而《芝兰》中却用了我们作诗时少用的“错综对”。这正应了律诗用韵的“补救”需要(如,白居易的“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本应伤心对“断肠”,为了平仄需要换位成“肠断”)。《芝兰》也是这样。“丹青”应对“将军”,如果安排成“丹青手”与“将军武”,便不合韵。于是把“武”前置,成为“武将军”也就押韵了。“错综对”在此发挥了韵和意的作用。达到文意统一和声韵上口。当然,“错综对”是不得已而为之。原本坐的好好的,你非要调换座位,显得多此一举。所以不常用。

    令人叫绝的不仅“错综对”用得恰到好处,还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使人又联想起毛泽东一首赞美著名作家丁玲的诗句,“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这也抬高了所写主人公的身价。需要指出的是,昌仁诗的“武将军”想来比毛主席的“武将军”要更费一番心思吧。此谓匠心独运。

    四是颈联中的“夕照福满门”的“满”字用得丰满形象。如今,超市里到处摆放的食油“福临门”已是家喻户晓,真要用到“临”字,也倒耳熟能详。但一个“临”字只有到了的意思,并无饱满之意。而“福满门”,这“福气”岂止是到了,它不仅登堂入室,而且还满满当当,装也装不下了。此谓推敲之心,何其良苦。

    五是用典精当。诗人所用“芝兰”一语,取自《孔子家语·在厄》:“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芝兰喻之德高和友情,这在诗中已完美再现。而兰还有一层“贤才”之意。这么好的德性和友情,如此贤明的人才,真如经世旷久的春天一样美好哪。此谓精雕之心,无人可比。

    当然,倘使《芝兰万年春》更加精彩,诗题似可再作推敲。不用联中已明示之语,而能另笔再就或许更好。比如,《芝兰春深》云云。这是我的瞎想。真要使诗题炉火纯青,还当作者本人操刀。毕竟他是作品的主人。

    顺便说一句,我只是因了喜欢这首诗,想印证我学的得法与否,绝无点评之意。另请行家对我的点滴学习理解进行评点,倒是我的一点心思。

 

附:

                    芝兰万年春

 

       ——喜见高万年副团长夫妇书画帖口占

 

                      解昌仁

 

               暌违三十载,重逢惊煞人。

               今日丹青手,昔年武将军。

               比翼双飞凤,夕照福满门。

               遥致深深意,芝兰万年春。

  

  

评论(共 10 篇):

  评论者: 付根利

发表时间:2022-10-29 18:37:05

推荐2012年8月6日范建战友博文《用韵如用心   ——学习解昌仁五律《芝兰万年春》

此博文主题是中国古体诗的格律韵脚方面的研讨,特别请同时阅读文后博客作者和诗词作者及黄新原、闫民校、曲先庆几位战友的切磋论述。此文应属“阳春白雪”层次,空六军战友网上有幸聚集起空六军战友中对中国诗词国粹热爱并倾情投入的一批战友,他们的咏叹、唱和、切磋成为空六军战友网一道风景,也使军网为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所贡献,有了更全面的体现。虽然网站活动已经不在,但是这批钟爱古诗词的战友组成的“空六诗词俱乐部”微信群一直在活跃、活动中。俗话说“文人相轻”,但是在空六军战友网中我们看到的相敬、相学、相帮的优良文人之风。感谢各位古诗词达人战友对空六军战友网的贡献,希望如范建此博文这样的咏叹、唱和、切磋以各种形式继续不断的开展。

对范建此博文所指解副参谋长诗的题目《芝兰万年春》做点揣测,我看到其中有“万年”,是高万年副团长的名字,猜想“芝兰”应该是高副团长夫人的名字,解副参谋长在诗中及后续和战友的切磋中并未言明。今天特向高副团长求证,得到确认。高副团长夫人名为志兰,解副参谋长的《芝兰万年春》用情之深,用词之妙可见一斑。我对古诗一窍不通,从不敢涉猎和发言,另辟蹊径也算参与一下研讨了。如果解副参谋长看到此议,亦请给与指教。

高万年副团长是我入伍所在的雷达33团的领导和首长,到承德团部后,就经常听到身边的老兵、领导、首长谈起高万年的名字和业绩,但工作和生活上并没有交集。唯一的一次是1971年7月份,我借清华学校暑假之机回到从承德调防到内蒙锡林浩特的雷达33团团部探望领导和战友。当时高万年副团长担任军务股长,因我和军务股张永孝是挚交,高万年股长带军务股去草原上打靶验枪,张永孝叫上我参加,这是在部队唯一的近距离领略高副团长风采。后来就是在北京的战友聚会,及网上交往了。在此借解副参谋长2012年7月14日博文诗词,敬祝高副团长及夫人“芝兰万年春”。   

 

  评论者: 范建

发表时间:2012-8-8 17:34:38

同意民校兄的看法。因为是直接交流和对话,加上又是战友,可能没有距离感。如新闻中的“近”更受人关注一样。   

 

  评论者: 闫民校

发表时间:2012-8-8 8:56:02

若论古体诗,吾等网上战友以外行居多,确实难以说到点上,故而是不敢妄加评论的。但从点击次数可以看出,真心学习、欣赏的却不在少数。几位高人的相互交流,别的不说,仅凭研磨古诗所下功夫和文字功力之深厚,就足够我们学习若干年的。我觉得向书本学习,有些过于刻板,难以记住,不如学习几位的东西来得更直接,接受更快。毕竟古人与今人有许多代沟。真心期待几位更多佳作。   

 

  评论者: 范建

发表时间:2012-8-7 23:28:16

新原,你总是对我拔高,我的半斤八两,心有自知。但你的抬举自是一番呵护,我也心知肚明。我当编辑多年,自也接触各类高人,既已占位,何以尸位素餐?因此,每每觉得学浅,于是只能恶补。但这恶补仍不能自足。所以也闹过弄巧成拙。以致于留下了遗憾的文章。于是,还得再学。重当学生,不耻下问。昌仁诗学一文,就是这样的心思。而请行家对我评点,也是期盼于你。其实,真正能有资格点评的是你。你的点评,洋洋洒洒,手到擒来,一语中的,力透纸背。那是真正的精彩。看你点评,像是享受。叫人称道则是,在好听中知己不足。这似乎成了你的艺术。此不是一家之言,似乎是网上公论。因此,空六网上真正的明星非你莫属。你的敏锐在于相通与参透,有种直入骨髓之感。寥寥数语,便心有灵犀。佩极。多听听你的,大家都会受益。找时间,我还会当面求教。不客套了。再见。   

 

  评论者: 陈子才

发表时间:2012-8-7 16:44:44

    学习古诗写法,这样的免费培训班上那找?不用找.我们空六网上就有.范干事就是我们的教授!谢谢范教授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诗歌的写作与欣赏"课.本人深受启发.回想起平日里自己写的东西,真感到脸红,且不好意思.以后请范教授多多指教.不胜感激!   

 

  评论者: 黄新原

发表时间:2012-8-7 16:36:44

读范建大作数遍,自愧不如。这是真正的诗论。评昌仁兄的诗只是个引子,重在阐明自己的主张。昌仁兄言此文是“牛刀解鸡”,意在过度关注,其实用什么刀解鸡,重在一外“解”字,能解,会解,解得开,分析得透,就是用对了地方,工具合不合比例是次要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愿解”的问题。纵观六军网,说句不一定妥的话,能承此一解的,当首推昌仁兄,能让人“论”一回的,老兄作品足够这个重量。所以大可不必“汗津津”,只看论得有无道理,只看有无助益,只看文章的气场能否把网上的氛围带起来,此为要务。

范建此文,我体会还有一番深意,即对旧诗的形式美的关注。坦率讲,如今只讲韵脚、字数,而不照顾句中平仄的诗很多(我的“诗”即属此类),诗中的联对、用典则更少关心。这些形式的东西固然有八股意味、束缚手脚的一面,但若论一个“诗”字,无此概念,句句都是白话,也难承担。既论诗,就当是把玩老祖宗的遗物,既看内容的光润,又看形式的奇绝,自己能否做到单说,首先得懂,得有兴趣研究并敢于尝试。对旧体诗的格律抱着虚无主义态度和过于泥古,都有偏颇。

正巧,范建看到了一个分析的范本,把昌仁兄的这首诗把玩到精微,并指出它并非“彩糊衣”,而确是一袭华丽丝绸,“费精神”就费一点也是值得的。事情怕就怕认真,范建独有这种认真精神,战友们真应该向他学习。
   

 

  评论者: 范建

发表时间:2012-8-7 12:11:10

昌仁兄,你先是对我溢美,让我漂漂然了一下。接着又是自歉,又让我感动了一下。其实,这也不是浪费笔墨和时间,我也是学习和喜欢,又因这两天难得有了点空余,也来附庸风雅。你同意我抛砖,我就先冲着你的这块玉。还想看真这玉的里外。试试眼力。因你的这玉确是好玉,以此为赏,自在理中。当然,我这砖也不是好砖,这不,我再一看,却把那“错综对”误成“借对”,贻笑露怯了。幸好我发现的早,改过了。

先庆老兄,每每看到你的大书,是龙飞凤舞,接二连三,功力不浅,可堪网上第一。我是自愧不如。昌仁兄无论人品和治学都是我们学之楷模,经你一点,不过。且让我们慢慢学来。
你说的现代诗经你一写不好看,这现代诗的书写形式不好看的原因还真值得研究,以我浅见,前人无一研究。这个课题如你能够担纲,或能填补现代诗书写形式研究的空白。我琢磨,是不是与不常用有关,一是现代诗好的不多,难以调动书家的激情。二是长短句式,形散意散,加上没有意念中的句逗,或是不好看了。所以,今人书写的不多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我的臆想。你是行家,又有实践,可能会比我理解得更深。盼你有更多的成果。

民校老兄喜欢就好。   

 

  评论者: 解昌仁

发表时间:2012-8-7 9:50:35

    牛刀解鸡太认真,
    条分缕析费精神。
    神仙点破彩糊衣,
    羞得东道汗津津。
    范兄:辛苦了!其实,您大不必浪费金子般时间,太不值!我以前说过,我虽然喜欢诗歌,但一直进不了门,因为毫无基本功。音韵、平仄、对仗不像加减乘除那么好掌握,不过心血来潮,随便写写,从不敢挂“绝”、“律”之属,怕有辱章法。您为了活跃军网,不惜下嫁,其意可佩。但经您这么一“绳墨”,颇类揭穿了皇帝的新衣,倒叫我无地自容了。建议今后以成熟之作作为赏析对象,效果肯定要好得多。兄意如何?谢谢!   

 

  评论者: 闫民校

发表时间:2012-8-7 8:24:46

喜欢这样的文章,长学问。   

 

  评论者: 曲先庆

发表时间:2012-8-7 7:09:10

昌仁老师好学,尤其好古。每学必“打破砂锅”,且愿互助相帮。我一入伍,即在麾下,耳闻目睹者甚多。史大姐《五条汉子》中有言,意昌仁兄比大学教授一点不差。其实我说,昌仁师的治学精神比现在的大多数大学教授要强得多,其学问之专深更是少有大学教授可比。何出此言?因为昌仁老师学习的态度,与时尚的学风不同?何为?因为当下为学的追求在功利,而昌仁等当初的为学在功力。
谈及诗歌,去年咱们网上曾有讨论。以形式论,古好今好,见仁见智,难说清楚。我经常拿网上的诗歌写来练字,奇怪的是,古诗书写出来往往容易,而现代诗写出好看的一幅字来不容易。毛笔字与诗歌的形式,难道有什么渊源?这可更说不清楚啦!
   

 
   

共 10  篇,第1/1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0-31 9:50:46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