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首页 战友名录 纪念馆 空六军史 战友活动 事业商务 战友博客 战友视频 战友相册 战友留言 保健养生 关于本站
雷达33团 空24师 空17师 炮2师         战友注册 网站规则 版权声明 操作提示
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 首页苹果嵌入版
请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全新的登录页面,方便在手机微信上登录
         
输入登录名:    
输入密码:  
    现在注册 
现在注册        
登录后可以发博文、评论、留言。试试看

 

 
作者: 袁玛瑙 
部队: 空17师  空军九江场站 
部门: 易县场站政治处 
职别:  
   
显示通信录      个人资料
个人相册
致辞: 军旅生涯,这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青春年华。战友的称呼,把彼此的距离拉得很近很近。走进空六军网上家园,让我们共同细诉昨天、今天和明天····· 
所有篇目(共76篇)

标题:

我眼中的乡下人  

发表时间:

2012-8-3 16:18:32

更新时间: 

2013-3-3 22:25:57  更新者: 袁玛瑙

关键词:

文学  

  [这是对本篇第 6136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单篇显示

 

 

                             我眼中的乡下人

 

  凡是树木,无论大小高低,根都植于土壤。

  大多国人,倘若寻宗问祖,根都源自农村。

  我的祖籍在长江以北的湖北省黄梅县,那里是一片广袤的乡野。很小的时候,我曾随母亲回过祖籍地,乡间的清新气息,淳朴的乡情民风,农村生活的艰难困苦,在我幼小的心灵深深地留下最初印象。

  在九江城里人眼中,江北人,即乡下人,都是些土得掉渣的“乡巴佬”。尽管看不起“乡巴佬”的,也只不过是城市平民,但从那种说话神态中,无不显示出城里人的优越感。

  其实,我们很多人原本就来自农村,或者是农民的后人,与乡下人都有脐带关系,相互之间的联结源远流长、千丝万缕,在这农村人口众多、小农经济延续了几千年的辽阔国度血脉相承。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空军九江场站担任政治处副主任,因负责处理军民关系,在工作上与当地乡村干部和农民有较多接触。

  记得一次飞行训练时,一架飞机进入螺旋状态,栽在瑞昌高峰乡,将一条堤坝砸一个大坑,并毁坏农田的一片青苗。事故给当地造成的损失需要作出补偿,部队方由我来处理这件事情。当时,此地的群众对军队还处于“全国人民学解放军”时期的那种感情。我在事故现场听说,飞行员跳伞落在树上而后滑下来,当时精神恍惚,很快就有老乡用自行车将其驮到家中。这家人对飞行员的遭遇极为关切,仔细询问摔着没有?身上有哪里不舒服?还特意为他做了一碗热乎乎的荷包蛋。当商淡补偿之事时,村支书实打实地说明填坑所需的力资以及被毁青苗的价值,提出的要求之低,有点出乎我的意料。这位老支书说,村里有人要我多算些钱,这怎么行?该多少,就是多少,怎么能昧着良心做事呢!。乡里人的这种质朴和善良,使我深受感动。

  而部队驻地附近的农民,见的世面和场面相对多一点,每当发生军民纠纷,处理起来往往就比较棘手。对方索要的诸如医疗、护理、营养、误工之类的费用以及其它名目繁多的补偿费,让人听得头皮都发麻,真有点象有人戏言的“翻身靠共产党、发财靠飞机场”的味道。个别村干部唯恐要求得不到满足,见我又是九江老乡,还用乡下人的那种狡黠神情同我调侃:“袁主任嘞,莫看不起我们村干部啊,这个事情,我们想搞代(大)就搞(大)、想化小就化小哩”,叫人哭笑不得。在这里,我也看到乡下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秉性。

  不过,现在仔细想起来,何止是乡下人,城里的不少人同样也是如此。实际上,从市井到官场,我们周围的人无论外表是什么,骨子里都是农民。因为,我们的血管里都流徜过乡下人的血液。难道不是么?。

  乡下人过惯了苦日子。而从乡下走出来的,有相当多的人却很有出息,这是一个颇有意味的现象。我想,也许困境能使人更容易励志、更懂得珍惜吧。农民的子孙,自然也不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他们打从上学接受教育起,就有跳出农门的强烈欲望,深知要改变人生和命运全凭自身的努力,因而往往比许多城里人更加发愤、更能吃苦。事实上,在我们周围,来自农村的优秀人士和成功人士的确大有人在,有的甚至是或曾经是关乎自己前途和命运的人物。在这些人面前,作为先前一步进城的城里人,还有什么资本嘲笑这些曾经的乡下人呢?

  我家很早就随祖父从江北逃荒落在九江,后来大姑、二姑和伯父先后返回老家,母亲的娘家也在老家附近。除了父母,叔父和细姑都是在九江成的家。我们这一辈人成家一段时期后,家中的老人大多相继离世。平时只要有机会,我们会塞点小钱,拿点旧衣服和旧家什,接济乡下亲戚。如今,乡下的日子也逐渐好起来,这种接济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相反,我们有时下乡,还会从他们家中带回新鲜大米和蔬菜。大米是成袋的,不管他们怎样推让,我们都执意付钱,唯有这样才觉得心安。

  今年,我又去过一次江北。乡亲们用颇为得意的神色告诉我,现在没有农业税了,种粮国家给补贴,粮食蔬菜可以自给,出门打工能挣钱,村里人差不多都有了新房,日子比以前是好过多了;只是年轻人多数长年在外打工,地里的事有些顾不过来;只要人勤快,我们乡下人的日子不见得比一些城里人差。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往后的日子。透过他们饱经风霜黝黑而粗糙的面孔,我看到一代又一代农民身上那种劳动人民的品质和本色。还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看到,在大开放的环境下,在奔小康的过程中,乡下人的心怀越来越宽敞、目光越来越开阔了。

 

 

  

评论(共 37 篇):

  评论者: 史黎晴

发表时间:2012-8-3 1:15:28

  朴实无华的好文!所言极是!佩服!   

 

  评论者: 张万和

发表时间:2012-8-2 22:09:28

玛瑙,又見到你的杰作了。在网上見到你就感到非常亲切,見到你写的关于农村农民的文章就倍觉亲切无比,真是心心相连呀!我完全同意你的覌点,早在二十年前我就跟我在国航工作的儿子说,在飞机上見到农村人一定要多加关照,不能看不起,就象对待你亲叔叔一样,因为咱家就是农村人。小兵还算不错一直是按我说的去做,总算没忘本。在城里确实有一些人看不起农民、农民工,可他却忘记了沒有农民他一天也活不下去。   

 

  评论者: 罗永志

发表时间:2012-8-2 21:27:01

    写得非常好,恰如其分,其实乡下人是非常重感情的,人情味很浓的,我老父亲在临死之前还对我说,什么时候也不能忘本,不能忘记我们是农民出身,这句话我可是记得很牢靠。   

 

  评论者: 闫民校

发表时间:2012-8-2 21:12:06

写得好,非常切合实际。
所谓城里人,“市”不过三五代。虽说城乡差别还不小,但仅凭一纸城市户口而自鸣得意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城市的管理阶层中,“乡下人”出身的绝对占多数(军转干、大学生居多)。在我们这座省会城市,来自我们藁城籍的科级以上的“乡下人”就达千人以上。也许那些吃低保、住廉租房的市民不会看不起乡下人,那些混的好一点的人也不应当看不起乡下人,特别是那些狗屁不是的市民混混们。别以为穿个长大褂、提个鸟笼子就是出身豪门的八旗子弟,也别以为存折里有50块钱就跟资本家似的,更别把自己当成外星人看不起地球人,我最反感那些张口闭口“你们乡下人、你们村里人”如何如何的“城里人”。别忘了,近了说,也许你爷爷那辈儿就是种地出身;远了说,我们的祖宗都是从山洞里走出来的,你有什么理由看不起“山顶洞人”。   

 

  评论者: 徐兴伟

发表时间:2012-8-2 20:44:46

    写出了中国农村发展变化过程和现状,就像在说我的家乡,写得好。   

 

  评论者: 范建

发表时间:2012-8-2 19:23:32

中国是农业大国,国人都是乡下人一语中的.对乡人的轻蔑长期以来已司空见惯.但现时在城市,却大多是乡人在各条战线上的重要岗位上,我们单位的原先的一把手尚勇前两年即调任至江西省委副书记.他出生在非常穷苦的山东荷泽.以发奋和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像他这样的人,在北京等大城市不胜枚举.而恰恰原先是城里的阔少,却家道中落.身家平平.看来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呵.如你文中分析的那样,这种现像值得研究.兄的文思如泉,力透纸背.佩服.   

 

  评论者: 范建

发表时间:2012-8-2 19:09:51

写得非常到位.   

 
   

共 37  篇,第2/2页 首页  上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3 15:08:25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