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枕套勾起唐山地震的一段回忆
前些天,我爱人拆洗枕头,当她掏出枕芯时,发现这个装着荞麦皮的枕芯,原来是一条3761部队(原雷达十六团代号)的招待枕套。关于这条枕套的来历,使我想起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的一段往事,也更激起了我对老战友吴润琪的思念之情。

3761部队的招待枕套
当时我在空六军政治部任干事,我爱人在军部卫生所任军医,驻地就在唐山市中心,即现在的唐山百货大楼和地震纪念碑广场一带。我们的家属院则在文化路上,凤凰山公园对面的原凤凰山小学。
地震发生后,领导上安排我们二人留在凤凰山家属院,就地组织抢险救灾。虽然家属院死亡比例并不大,只死了30多人,但伤号较多,缺医少药,再加上水源粮食得不到保证,所以头几天困难很大,大家都在想方设法解决困难,确保不能再让家属子女们第二次受灾。
正当我们艰难度日的时候,我的老战友吴润琪也在为我们着急,并千方百计打听我们的消息。
我和吴润琪原来都在雷达十六团,他在杨村连任副连长,我在左安门连任副指导员。1967年3月在通县组建441雷达连时,我和老吴调到了一起,他任连长,我任指导员。此后,我们又随连队一起调到雷达三十三团,赴唐山、上燕山,开山修路,战备执勤,我们互相支持,非常默契,摸爬滚打两年多,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直到我1969年6月调到空六军时才分开。你想我们这样的战友关系,当天灾突然降临时,岂能对老伙计的安危漠不关心呢!
015.jpg)
刚组建的441雷达连。站立者中右二为本人,右四为吴润琪
吴润琪时任雷达十六团一个营的营长,大约在地震四五天后,他打听到了我们两口子都还活着,并坚持工作在家属院。尽管当时他忙于战备、救灾脱不开身,但为了应急,还是火急火燎地筹备了一部分糕点食品,用这个招待枕套装了满满一袋子,附上一封热情洋溢的慰问信,托前来军部办事的一位军官捎到我们的手上。
虽然此时家属院的饮食和日常用品已经基本得到了保证,但这袋糕点仍不失为稀罕之物。当我们拿出来与大家分享的时候,孩子们都喜出望外,大饱了口福,可是大人们谁也不肯伸手。他们说,这是战友送给你们和孩子的,我们已经有吃的了,你们就留着送小红走的时候作为礼物带吧。于是,在我大女儿志红被她二舅接回家的时候,还把剩下的少半袋糕点带回了石家庄老家。
等我们组织军部家属转移到遵化机场以后,吴润琪还专门抽空去看望过我们一次。
后来,吴润琪两口子都转业了,他安排在邢台一个工厂当副厂长,他爱人马慧英在邯邢公司医院当医生。不久,我们也转业回到了石家庄。大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或八十年代初,他爱人和一个同事来石家庄开会,又顺便玩了两天,就在我家里为她们两个安排了住宿。

吴润琪和他爱人马慧英
可是不知怎的,随着时光的流逝,老吴留给我的通信地址、联系电话找不到了,再也联系不上了。如今通信方式何等发达,手机人手一个,却不能和老战友交流;望穿空六军战友网,却不见老吴的踪迹;在雷达三十三团QQ群中曾多次请邢台的战友们帮忙寻找,也杳无音讯,真是急死人啦!
恳请各地战友同仁留意帮我寻找一下,将至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