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首页 战友名录 纪念馆 空六军史 战友活动 事业商务 战友博客 战友视频 战友相册 战友留言 保健养生 关于本站
雷达33团 空24师 空17师 炮2师         战友注册 网站规则 版权声明 操作提示
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 首页苹果嵌入版
请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全新的登录页面,方便在手机微信上登录
         
输入登录名:    
输入密码:  
    现在注册 
现在注册        
登录后可以发博文、评论、留言。试试看

 

 
作者: 陈学忠 
部队: 炮2师  陆军42集团军 
部门: 装甲旅 
职别: 副旅 
   
显示通信录      个人资料
个人相册
致辞: 年轻时部队的新兵蛋子  
中年时骑着蚂蚁逛地球 
壮年时坐着蚊子上太空 
老年时伴随蝌蚪游五洋 
所有篇目(共99篇)

标题:

从利比亚战事想到79年反击战(杂谈)  

发表时间:

2011-8-23 12:39:58

更新时间: 

2011-9-4 11:27:12  更新者: 张学明

关键词:

  

  [这是对本篇第 2595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单篇显示

 

    79反击战期间,我军陆军师即使按甲种编制,并与编外的留守人员合并统计,人数亦未达两万人。步兵团直属连队除100炮连、82无炮连、高机连外,还有特务连(侦察、工兵等)、通信连(有线、无线等)。当时进攻时在防毒面具都可解决的情况下,面对越南的丛林必须使用的砍刀问题没解决好,实在叫人费解。
      步、坦协同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 我连在沙巴地区战斗中,在六号桥一带受敌火力拦阻时,在坦克视界不良的情况下,我们的步兵及时发射曳光弹为坦克指示目标,我连17辆坦克立即向敌火力点射击,很快摧毁敌火力点;我们在配属43军127师379团攻打禄平附近400高地时,由步兵团派一名参谋带电台进入坦克指挥车负责联络、协调,坦克请步兵指示目标,连续摧毁敌10个火力点;坦克亦在步兵消灭敌反坦克手、排除反坦克地雷情况下,奋勇开上近40度坡度的高地,冲撞、碾压敌阵地,掩护步兵迅速夺取了高地。总体而言,79反击战我军打出的水平也就是一支多年未参战的、进入敌国领土的、担负进攻作战的部队所反映出的真实水平。由于兵力和火力的优势以及明确的作战目的和长达数月的战争准备,我军牢牢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能够做到攻无不克(只是代价大小)。决定战争进展。但部队出现的问题、需要总结的教训也很多,仅就武器装备而言,还不只是上述砍刀的质量不过关(顺便补充:装砍刀的套子质量也不怎么样,说成“鸡肋”也差不多),如象枪械里边,有的坦克上的12.7毫米高射机枪和7.62毫米并列机枪,打不了多少发就要出故障,坦克乘员的56冲枪管质量不高损坏率较高。火炮里边,有的坦榴炮复进系统出问题;有的有线通话系统质量不好,炮长在副驾驶位置操作发射时易将某些耳机里出现的杂音误为某些发射口令而施行发射,造成走火。等等。
      阐述作战期间存在的问题, 一是要如实,二是要客观。 战争期间,涉及部队战斗进展情况、经验教训而上报、下发、转发的电报相当多,也十分及时,战斗打响后几小时内不但友邻,而且远在战场之外的担任预备队任务的二线部队即已知道某些一线战斗的连队诸如占领表面阵地应注意肃清残敌、小群多路战术的适用方式等经验、教训,以及穿插部队到达位置,战斗进展情况等,这样便于掌握战役全局和及时改进打法,投入战斗后不会再发生同类问题。夸大事实,宣扬战争恐怖的事, 部队中也有,比如一次进行搜剿的我坦克营押下一个捆绑并蒙住双眼的40岁左右的男子,说是躲在山洞里,用重机枪从背后向我们射击,“打死了几个弟兄”,旁边就有人建议“枪毙算了”。但看这个人也不象个战斗人员,后来把翻译叫来,一审问才知道此人是一位铁路职工,因爱护“国家财产”,把勘测仪器抱进山洞里,根本就不是什么重机枪。为进一步落实,又把此人押去找到已被破坏的仪器,事情搞清了,赶快放人(对难以辨别身份的抓获人员及审问后证明是非战斗的人员均就地释放)。至于打死我方的人,更不是事实,我营战争期间阵亡人员中就没有被敌特工队人员枪击至死的。还有什么袭击医院、歼杀女兵的说法,战后你去A部队,他们神秘地说可能有,是B部队的,你去B部队,那边又神秘的说可能有,是A部队的。象这样以偏概全,以小夸大,制造恐怖的信息,最能迷惑那些没有亲历过战争的人,或在对某些事物猎奇的人中找到市场。
    我们部队平时教育训练不注意规范化和制度化,作战时换来的只能是血的教训。哨兵换岗不注意记口令,被误击至死的决不是个别的;擦车上机枪不验枪退弹,又用棉纱插,一根线挂住板机,一梭子打出去,撂倒几个自己人这样的多种类型枪走火伤人的也不在少数。
    提到打仗,死人是少不了的话题。天生不惧死亡的人恐怕不多。其实进去以后适应了情况也就不再是个主要话题。有的单位打扫战场掩埋敌尸不深,敌尸体一僵硬,一只胳膊握着拳头从土里伸出来,部队从旁边过来过去,也没谁大惊小怪;
      我们的人牺牲了,有时一副担架把两个炸的只剩残缺身体的战士用绷带缠在一起抬下来,也没谁感慨万分。那时如其一天到晚恐惧死亡,还不如想办法提高作战水平,努力避免死亡。
      仅据后来不完全的了解,79自卫反击战广西方向我军一线战斗连队中的干部、战士,父辈是我军正师职以上高级领导干部的有不少,有这样几位事例突出者:41军121师362团7连排长姜利民烈士是一位正师职领导之子,作战中英勇牺牲,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爆破英雄”荣誉称号;55军、54军各有一位正师职领导的儿子在战斗中牺牲,前一位把儿子带弹孔的血衣留下给小儿子,让其继承烈士的遗志,后一位是独子,知道儿子牺牲后,忍住悲痛,指挥部队完成了作战任务;41军某位副军职领导、以及另外还有外交部某副部长之子均在一线连队任职,两位在作战中表现突出,分别荣立一等功。
    至于副师职以下一般领导干部的儿子在战斗中表现突出的就更多了。有家里想走关系把子女往后调的情况,也偶有所闻,但据我所知大都是一相情愿,家里担心,儿子倒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跃跃欲试。总而言之,我们部队子弟在战斗中表现总体是好的,没有给父辈丢脸。
       79反击战越军单兵技、战术只能说还可以,其主要是利用地形、气候以及群众熟悉的有利条件,采取游击战术,对我军进行破坏、杀伤,在伏击、偷袭中得手,但近距离断兵相接格斗的情况不多,即使有,也没听说其占了多大便宜。
    说到许司令的事还真不太好说,从广义上说,谁都避免不了犯错误,许司令也同样。问题是仅就79自卫反击战而言,许司令到底犯了什么样的指挥错误,程度如何,细讲起来应该不是象有的文章慷慨激昂的贬几句那么容易,要列出条条来,说出道道来,还真不好说。
     关于许司令, 唯一的一个比较贴近的消息是说许司令很超脱,拿得起放得下,但与许司令的具体作战指挥无关。对许司令的不满之词,也不是现在就有,撤军回国时就有了。战后某些层次的总结会上,又将对许司令的不满归纳成一些意见,直截了当的提了出来。还有,战后不久,云南方向的杨得志提升为总长,而同时广西方向的许世友司令却被免去司令员职务,后来只挂了一个军委委员,如此一来,在一些人看来似乎许有什么不对的说法得到了验证。对一些事,还是要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看。如外军区参战部队对许司令的意见相对大一些,这些部队,有的曾在国内战争中立下过丰功伟绩,有的在抗美、对印作战中有不俗表现,那么多年部队没打仗了,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一个机会,哪个不是跃跃欲试,想再露一手?这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哪个军区在排兵布阵上又会把外军区的部队作为主力,把本军区的部队当作配属安排?象这种事对许司令提出来,也是难为许司令了。这种情况,在云南方向不存在,虽然也有外军区的一个军参战,但人家行动的早,整个军捏成了拳头,有了自己的一个主攻方向。而广西则不然,确实有的外军区部队,前指没指挥到自己的部队,指挥的是人家的部队;有的频繁变换任务,如54军162师在整个作战中变换任务达11次,等等。象这些情况也是没办法,总要有人当配角吧,总有不断变化的情况要配角去应对吧,轮到谁也就是谁了,对许有意见也没用,况且说不定这次部队使用原则还是军委定的。再有,作战中反映出的问题,有的也要从部队自身找原因,如某部主攻高平,原计划比较乐观,上上下下都以为17日当天傍晚可抵达高平外围,但因遇到困难较多,延迟了两、叁天才抵达,这时你说上级突破口选的不好,问题估计不足,似乎还能挂上边(是否与上级有关是另外一议的事),但抵达高平外围后,又迟未攻入,则是因为听了一些传言,把握不准情况,这就是属于自身侦察、判断的本事还不高明了。象这种,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也不能都往许司令身上推。至于有的失利,暴露出部队的技、战术水平还不过硬,这又与平时的教育训练有关,许司令恐怕要承担的至多只是一般的领导责任,但这其实也是一个广泛性的问题,怨哪个个人恐怕没什么意义。参战部队中有的同志对许司令有意见这确是事实,但这也仅仅是就79自卫反击战而言,大家总的对许司令的评价还是忠心耿耿、献身革命的戎马一生。新陈代谢是普遍规律,自卫反击战结束后许司令也确实到了该离位的时候了,许司令逝世的消息传来,大家还是希望他在去向马克思报到时能一路走好。
    从利比亚国内战争想到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
    这两天观注利比亚战事。对我们来说,看利比亚战事就想到79对越战,两者性质当然不一样,但撇开性质不说,有些具体战争进程中发生的事是可以比较和总结的。
      一、关于对城市攻坚作战。看了近期利比亚战事报道,个人感觉,反对军在对卡扎非军作战中顾忌不算少。虽然北约空军大力支持,可反对军并不敢在首都放手打击卡扎菲军,

    这种情形要放在我军79战中恐怕难说。79年2-17我军对越北重镇谅山市的攻占,打法可说是大胆、简练,没什么顾忌。主攻谅山的某部,叁月初,集中七个炮兵群(师属以上炮兵),几天工夫向谅山市区放射炮弹数万发,三月一日头三十分钟炮击,即摧毁谅山市内敌军营、火车站、配电站、邮电大楼等目标,谅山市内供电系统完全毁坏,至河内通讯完全中断。我军占领谅山北市区后,三月四日,又集中部分坦克、152加、85加、37高,沿奇穷河北岸部署,向谅山南区坚固目标进行直接瞄准射击,152加榴炮直射是什么威力,大家可想想看。
      二、关于战争中伤及平民的事。作为军队执行作战任务,说实在的,我个人感到确实难免,只能尽量减少。如2月17日清早,谅山市向东开往某县的一辆早班公共汽车,在某处公路上下坡处,与我连接命令2月17日零时为达成战术效果而作为42军先遣分队一部分搭载步兵秘密进入越境穿插的坦克分队突然遭遇,相距很近。估计当时越车上的人还不知战争已打响或不知我军会进入这么深。当时越车上有人首先向我坦克搭载步兵开枪射击(事后查明车上仅有叁名越军),我当时来不及多想,也命令立即回击,结果把此车彻底击毁,车上的人都成焦碳了。后来,这辆公共汽车还被拉回我广西境内一个叫做“寨安”的村镇放置着。

    象这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情况,我在今天看电视看到我们有些评论员解说利比亚战事时,总联想到79年那会儿,总感到无论将来、现在或未来,以此观念太求全我军作战行动似不大合适,战争能确保不死人么?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作为悲剧看待了。
      另外,当时我坦克连配合某团攻打同登法国炮台也遇到一些情况。该炮台长70米,宽40米,钢筋混凝土构筑厚两米,四周还修有碉堡和四十多个射孔,地下还有坑道相连。2月17日开打,我军将同登敌守军3师12团围歼后,由于俘、毙敌数与该团兵员数还有差距,经审俘和侦察,判定该团余敌和地方杂敌逃入该堡内。下午2时我部只占领该堡表面阵地,未贸然进入。18日,广西某市电厂的一位60年代参加过改、扩建这一防空工程的老同志到达现场,我军按设计图纸封住大部口、孔,想尽办法从顶部开了“天窗”,共倒进七大桶汽油烧,装上十三吨炸药炸。后从极个别由留住的洞口逃出的敌兵说,里边有一千多军、民,全部熏死。当然,这一消息只是俘虏单方之词,关于这一情况有很多说法,但我军并未在战果统计或其他文、电中予以证实。为安全起见,至撤军回国,我军也一直未进入该堡。但如果有一千多军、民,全部熏死,又怎么看?这就是战争!
      三、关于穿插作战也并不象我们有些当兵没打过仗的人说的那么容易或应该容易。客观的说,利比亚反对军这次向首都穿插应当说是比较顺利和损失不大。

    79战我军广西龙州方向的某军,集中主力两个师及大量坦克沿布局--东溪--高平穿插。布局到高平67公里,原以为能于2月17日傍晚抵达高平外围,可付出较大代价和牺牲后,18日8时才抵弄梅,19时才抵博山,21日才全部扫清高平外围,24日方进入高平。
      我军主力夺取高平后,又由南向北向茶灵发展进攻。为了加强道路安全和后勤保障,在步局--高平--茶灵100公里左右的道路上,又动用5个步兵团分段护路、清剿,11个工程兵连队负责修路、架桥。
     55军工兵某团一连( 我北京八一中学同班同学担任连长,其父是中联部一个副部长),这个连是毛泽东1930年在江西安源以148名矿工为基础创建的我军第一个工兵连,该连牢记毛对该连的教导:“干革命要吃苦要坚决”。当时从龙州方向进入越境后,目睹因道路不通,当时我55、42、41军布局在这一带上千台车辆、坦克、火炮被堵塞, 一连发扬两不怕精神,冒着敌人袭扰,在班度隘口六小时伐木70多立方米,17小时打炮眼100多,清除上千立方米土、石,路面加宽到四米多,提前扫除了班度隘口的障碍。当时爆破组的战士是冒着敌人冷枪射击,摸着黑,攀藤爬上绝壁,点着21个装药点,使一吨半炸药一次起爆成功。他们在几个施工地点,共开挖土、石6千多方,打通道路共计460米,保障了布局至靠松山18公里道路畅通无阻,战后被授予二级英摸单位称号。他荣立一等功。(路通开进时我俩热烈的打了招呼,“敲诈”了他一箱牛肉罐头5条大中华)
    以上可见,79战我军穿插作战是极其困难和不易的。
    四、关于战争中几方本身失误造成伤亡的情况。在79战中,我军参战部队人员自损情况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主要是管理水平还不高,实战经验还不够造成的。自损情况也五花八门,枪、炮、爆炸物走火,翻车、挤、砸、淹亡,协同不好造成的误伤等等。        

    本人说了以上的情况,只是希望大家、特别是我们的青年后一代军人能明白,国家的安宁不是轻易得到,而是以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希望大家不要被我们有些播音员和所谓专家所误导,以为战争进程应该很轻易,出现一点情况就不得了,这些人没上过战场,两片嘴巴夸夸其谈。不知什么情况的付出是正常的、必要的、符合规律的。如果我们凭借这种误导而形成一种观念去参加未来维护国家主权的战争,必然会发生心理上的巨大反差、必然会吃准备不足的大亏,那时付出的代价可就大了。

  

评论(共 4 篇):

  评论者: 张学明

发表时间:2011-9-4 11:27:12

非常时期,非常手段,民族利意高于一切。   

 

  评论者: 陈学忠

发表时间:2011-8-27 19:58:31

吃过鱼,知道刺怎么吐出来   

 

  评论者: 彭艳芳

发表时间:2011-8-27 19:49:23

您怎么知道滴这么多?军事评论家?军事栏目主持人?   

 

  评论者: 蔡国富

发表时间:2011-8-24 19:34:29

只要曾经是军人都会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利益和安全着想,没当过兵就不会有这种想法。   

 
   

共 4  篇,第1/1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5-9 10:46:19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