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军去
张均光
参军去!这是我们那个年代最诱人的渴望。百看不厌的国产战斗故事片《地雷战》、《地道战》、《小兵张嘎》、《董存瑞》、《英雄儿女》自小就给我们的心灵注入了狂热的激情。那是个崇拜军人,崇拜英雄的年代。高中毕业晚餐上,同学们第一次喝了酒,酒后余兴未了,男女同学第一次那么近距离地聚在操场上大谈理想。那晚晴空万里,月亮格外的圆,淡淡而清凉的银灰,倾泻在绿草茵茵的操场上,一种梦幻般的氛围弥漫四周,那是少男少女萌发遐想的温床。同学们互相探问今后有什么打算?其实在那个年代,城镇户口的大多去当知青;而我们农家子弟,不是当兵就是回乡耕田,别无选择,还能有什么打算?当问到我时,我脱口而出:当兵去!那时候有幸当兵的小伙简直就是凤毛麟角。女同学们都说我体质好,好强,活跃,夸我是块当兵的料。在读初中时,体育老师也说过类似的话。那时我的体育不错,还参加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尤其是游泳、单、双杠,排球也过得去,只是个头矮,只能当二传。有一天上体育课,老师叫我示范单杠动作,我一边做动作,老师一边说,同学们看,这就是未来的解放军战士。毕业聚会上听到女同学的鼓励,我心里更是甜滋滋的,毕竟在那春心荡漾的年龄,得到女同胞的青睐是一件让人自豪的事。那时农村小伙当兵,不光解决了温饱问题,还能让全家无尚光荣,邻里左右都会另眼看待。门上贴着那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发扬革 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对联比金字牌匾还耀人眼目
一九七六年七月下旬,我作为生产大队武装民兵排长被抽调去参加合浦县劳武结合专业队,具体任务是修战备路,那是“备战备荒”背景下最荣耀的工作。在高山大岭里每天挖土放炮,全是强体力活。那时发育没几年,营养跟不上,身子骨嫩,可就是硬挺着不愿输给那些二三十岁的大哥哥们。白天累得半死,晚上睡在工地上,蚊叮虫咬,全然不觉辛苦,身上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就是在那时,跟着大哥哥们学会了抽烟,到现在也改不了这老毛病,只是烟筒换了烟卷而已。工地在水库边,周围是一望无际的竹山。我喜欢吹笛子,就砍了竹子自己制作笛子,把蜘蛛窝上面那一层薄薄的撕下来做笛膜。轮班休息时,我就先抽两筒烟(南方人爱抽水烟筒),然后就开始吹笛子。记得最爱吹的是电影《闪闪红星》里的几首曲,还有在工地上偷偷流传的几首所谓资产阶级歌曲:“哥哥天上一条龙呀,妹在地下花儿红,龙不翻身雨不下,雨不打花花不红……”、“阿哥阿妹情意长……”、“九九那个艳阳天……”,口渴了,肚子饿了,在笛声中荡然无存。
有一天突然全工地民兵集中,指挥部宣布了一个惊人消息:唐山发生大地震,死伤惨重。事后听传闻说死难好几十万,要从南方移民。我们都议论,要是移民就报名,起码能改变农民的身份。谁知不久真的就到唐山当了兵。就在震后到处都忙着防震,人心惶惶时,又传来了噩耗: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逝世,这回可真乱了套,都担心中国要变天,资本主义要复辟,这是人们无法接受的。毛主席怎么会死呢?毛主席是长生不老的啊,我们不是经常高呼毛主席万岁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不信归不信,事实归事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明明白白播出了王洪文主持的悼念活动节目。我们在工地上参加了悼念领袖的活动。没几天就完成了工程任务交班回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