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平博客主页 - 空六军战友网

 

作者: 马建平 
部队: 军直   
部门: 灵丘场站通信营 
职别: 报务员 
电邮: 814607487@qq.com 
显示通信录    个人档案
致辞: 战友聚会可以畅饮,但绝非酒肉朋友;战友彼此可以帮衬,但绝非利益交换。战友相互可以调侃,但绝非恶意攻击;战友网上可以闲聊,但绝非无病呻吟。战友情,永远的正能量! 
所有篇目(共329篇)
 

这是对 马建平 个人博客主页第 52177 次访问

 

标题:

老兵故事92 重做白领5 求学梦 上部 

发表时间:

2016-3-22 9:48:03 

更新时间: 

2016-3-26 23:14:00  更新者: 肖伟强

关键词:

文学  

 

老兵故事92 重做白领5 《求学梦》上部    

    曾记得在我刚来强生公司打工之初,我们销售部的七个同事曾经在公司附近的一个华人餐馆为我办过一个简单的欢迎餐会。那次吃饭的时候,同事们都非常开心,中餐吃的美滋滋的,大家又在一起喝了不少啤酒。记得我们组里当时唯一的一个男同事杰森喝多了,不停地跟大家反复说着一句醉话:“Jenny走了,James(我的英文名)来了,James走了,Jenny又来了。”虽然这是一句无意之中的酒话,但不知为什么,自打那天以后,这句话却始终萦绕在我脑海里,并反复不断地在我的灵魂深处泛起阵阵涟漪。

    Jenny这位长相清纯的上海姑娘是我的前任,离职前她在公司的销售部门干了几年,工作业绩不错,也很受公司的器重。但当她最终决定辞去这个来之不易的工作而选择回学校读书的时候,还是让大家吃惊不小。为了读书需要辞工,没了薪水收入不说,还要额外支付学校一大笔不菲的学费。除此之外,读书期间还要自己负担房租、书本费、伙食费等等一系列开支。这里里外外算起来,两年的研究生学习的付出是个不小的数目,这对于一贯精打细算的上海人来说的确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 。

    在我和Jenny交接完客户和手头的合同之后,为了对她临走前给我的帮助表示感谢,我请她在公司附近的一家广东餐厅吃了顿饭。席间闲聊的时候我问起了她辞职上学的事情,Jenny告诉我为了争取这个上学的机会她差不多 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准备,最终被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艾维(IVEY)工商管理学院录取。那所学校我之前曾听好多朋友提过,知道那是加拿大炙手可热的大学,而且几乎是加国最好的工商管理专业。

    虽然当时我从她那接班的时候感觉自己很幸运,庆幸自己终于找到了这么一个不错的工作。但当我知道了她毅然辞职的原因是为了读书深造之后,还是让我对这位上海姑娘既敬佩又羡慕。敬佩的是她的勇气和自信,羡慕的则是她有机会入读那么好的一所商学院。

    其实,求学深造,接受高等教育,多年以来一直是我心中的梦。至今我还记得小时候大人们总喜欢问我们长大了想干什么?每次听大人们这么问的时候,因为害羞,我都一言不发,悄悄走开。虽然自己从未有勇气和大人们说起过长大后的理想和目标。但倘若时光倒转,再次回到童年,倘若再有人问我同样的问题,我想我会毫不迟疑地告诉他我曾经的梦!

    儿时的第一个梦,大概和千千万万个那时的小朋友一样,是长大了做一名军人。除了平时电影中和小说里无数军人光辉形象的耳濡目染,恐怕对我当兵情结影响最大的就是我的父亲。从一懂事开始就常听他讲战斗故事,讲他如何当八路,抗日负伤,讲他参加解放石家庄战役的那些事情。平时带我们去澡堂洗澡时,看他浑身那些枪伤的疤痕,无聊的时候摆弄他从战场上带回来的那二只手枪等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培养着我入伍当兵的情怀。一直到后来,老爸将我二个哥哥送到了部队,参军更成了我最为强烈愿望。

    我的第二个梦想源于我少年开始和电影的接触。由于妈妈在电影院里当经理,我从小几乎就一直泡在电影院里。沾了看电影不花钱的近水楼台,当时看了不少文革前那些早期老电影。那时的很多电影片里穷人都是破衣烂衫每天挨饿受冻,甚至随意被人欺辱。而那些资本家、买办、银行职员等,却出来进去都是西装革履,坐汽车,吃大餐,泡舞场,生活的潇洒快活。这样强烈的对比,形成了我儿时的第二个梦想,那就是长大了做个胳膊上夹着公文包,手里提着文明棍,出入写字楼的商人。

    我的第三个从小就深深植根在心里的梦是长大了做个老师。在我看来,当教师的源动力有两个,一个是希望通过学习证明自己,以便得到妈妈的疼爱。记得当时老师经常给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定期发喜报,每每拿到那种上面洒着金点的红纸喜报回家,总喜欢将它们贴在睡觉房间的墙上,后来没地方贴时候就只好将它们折叠起来压在床铺底下。我家四个男孩,我排行老三,由于太过内向又喜欢哭鼻子,所以在家里不怎么受宠。那时我学习的源动力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取得好成绩证明自己是一个值得妈妈疼爱的孩子。

    这从小想做教师的萌动大概来自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小学的班主任的影响。她不但通过教书传授知识赢得了我的尊敬,更通过对学生们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取得了我们的爱戴。记得当时我爸在公安局政保科当科长,一有中央首长专列经过,他就会连夜带人去护桥护路,没法按时回家。要是再赶上妈妈的电影院有晚场父母都不能放学过来接我的时候,老师总会像慈母一样把我接到她自己的宿舍,给我打饭吃,教我写作业。老师对我的照顾和关心让我从小就深深爱上了教师这个行业。

    相信我们每个人,不管是儿时还是在以后个人成长的其他阶段,心中对自己的未来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计划、期许和梦幻。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社会的动荡,家庭的变故,生活环境的影响未必和我们个人的理想同步,有时这二者甚至是相背而行。总之,人这一辈子,理想的丰满和现实的骨感往往会让我们的很多期盼变成无法实现的泡沫和幻影。(待续)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6-3-22 9:48:03| 阅读 2142
评论 (7)
 

标题:

老兵故事91 重做白领4 《独舞》下部 

发表时间:

2016-3-18 11:43:31 

更新时间: 

2016-3-19 7:32:10  更新者: 马建平

关键词:

文学  

   

老兵故事91 重做白领4 《独舞》下部

    英语里有一句话“every dog has its day” 这句话如果直译就是每条狗都有它的好日子。西方人喜欢狗,所以常用狗来比喻人。这句话如果翻译的比较贴切是“凡人都有得意时”。没想到我这个老老实实不爱出风头的东方人,居然有一天也一反常态,以一种特殊方式迎来了我的“得意之时”。这是个讲起来有点让我自己出糗的故事,但我还是尊重历史快快乐乐老老实实地记录与此和大家分享吧。

    一年一度的总公司销售总结表彰大会来了,这是个让我们大家都非常期待的日子。每次的销售表彰大会的会址都会选择在美国一个著名的观光游览圣地。届时公司遍布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销售代表几乎悉数到场,公司高层的那些平日难得一见的大佬们也会如期而至。这种由公司出巨资举办的表彰会是管理层精心策划的年度盛典活动,其目的主要有二个,第一辛苦了一年让大家开心放松好好享受几天,其次就是为完成明年的销售计划鼓劲加油。虽然这些活动花费不菲,但毕竟花的都是股东们的钱。强生这个当年的世界五十强公司,每年董事会都希望管理层能交出靓丽的财务数据,股东们也期待着年末有不错的投资回报。然而在公司披露年报数据之前,公司管理层需要格外拿捏好火候,盈利下降,股东会抱怨,管理层自己的爵位不保;但盈利太多也并非好事,超好的财务数据只会把股东们来年的胃口吊的更高。因此,每到年末,公司也需要花掉一部分钱去冲减利润。(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那一年开会的地点最终选在了美国加州最为著名的观光游览地 - Palm Spring(棕榈泉市)。消息一经在公司的内网上发布,同事们立刻像打了鸡血似的兴奋无比。Palm Spring这个城市位于科罗拉多大沙漠的Coachella山谷,是建立在沙漠之中的绿洲城市。不是亲眼目睹,你怎么也想象不到在这无垠的科罗拉多沙漠上,竟有如此美丽的度假胜地。绿草如茵的高尔夫球场、碧波映日的游泳池、高大挺拔的棕榈树、掩映其间的私家别墅星罗棋布,来到这儿,这满眼的美景会让你感觉仿佛穿越时空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外桃源。

    说他们铺张一点也不过分,五星级的度假酒店,每人一个大套房,每天都有专门的酒店厨师给做各种美食,晚上可以出去挑着馆子吃,夜幕降临后,酒店的大餐厅内,四位调酒师不停忙活,七八个人的乐队演奏着各种舞曲,上好的红酒,香槟,威士忌,白兰地,世界各地的优质啤酒,总之,各种酒水应有尽有。那真叫高歌劲舞,不醉不归啊。

    记得表彰会结束的最后一个晚上,乐队基本忙活了通宵,疯狂的迪斯科音乐,强烈的酒精刺激,逐渐将PARTY推向高潮。那天我喝了不少葡萄酒,远远超过了平日里秉承的微醺的状态,我一直泡在舞池里,基本没有丝毫喘息,一直在手舞足蹈地狂欢。同事们后来告诉我说,那个晚上大家似乎突然变得不认识我了,我身上往日的那种矜持和沉稳逃得无影无踪。

    夜深了,乐队和鼓手依然在演绎着最后的疯狂。舞池里的人越来越少,不少人蹦跶累了,坐在一旁观望。但我依然我行我素地狂欢着。看看四周投来诧异的目光,我没有理会。依然合着音乐的节拍跳着。慢慢地,很多人扭不动了,舞池里只有五六个人还在坚持着没有停歇下来。突然,灯光暗了,所有人都停止了,但乐队还在继续,那几位刚才还跟我一起跳舞的男女突然闪在一边成了看客。一下子,我成了中央舞池里的唯一“表演者”。我当时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或许是酒精的作用吧,我依然在继续我的迪斯科。此时,音乐的节奏越来越快,乐手们似乎存着心要把我累垮!我依然在所有人的目光注视下抖动着双腿。此时的我似乎已经度过了疲劳期,身子变的格外轻松灵活。终于,乐队累了,鼓手、贝斯、吉他、大提琴、小号都停了下来,我神情若定地站在了舞池中央,四周听到了热烈的掌声,此时的我浑身上下大汗淋漓,仿佛像穿着衣服刚刚冲了个淋浴。

    霎那间,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渴!环视四周,在一个离我最近的圆桌上放着一杯冰水,我箭步冲过去,像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飞身近前几步,将那杯冰水一饮而尽!糟糕,那一瞬间我感觉喉咙像被刀子割过似的疼痛。我明白了,刚喝下肚的不是冰水,而是一杯没加冰块的苏格兰威士忌。我平生没有喝过烈性酒,所以反应特别强烈。瞬间,我明白了这是角落里那几位刚刚停下舞步,等着看我出丑的坏小子们设计好的圈套。

    我知道我即将坚持不住了,赶忙抽身到卫生间镇定了一下, 还好,此时脑子还很清楚,趁着还有几十秒钟的清醒时间,我想快速思考下接下来改如何应付。当时感觉周身的血液像开了锅似的,容不得我多想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走为上!我从卫生间走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打定注意马上快闪。再看我走回舞池的路,被几个坏小子用七八个椅子摆成了一个Z字形的通道。按我当时的状态,走过去肯定会丑态百出!我知道这是他们大伙热盼的结局。   

    说时迟那时快,我趁还清醒的那一点点时间差,转体90度,朝大门出口冲过去。离开大门还有一臂之差时,我没用手去推门,而是飞起一脚,直接把门踹开,那门是双向回弹的无框门,由于脚的力量过大,旋即门又报复性地借反作用力弹了回来。按常理,弹回来的门会毫不留情地拍在我脸上,那样的话我的丑就出大了。然而,在酒精的作用下,当天晚上我似乎参透了中国功夫里的秘诀,门快速弹回来的瞬间,我已经站在门外了!

    这个时候我已经不行了,跌跌撞撞跑到院里,从餐厅大门到我的房间也只有不到五十米的距离,但我当天晚上几乎是三步一踉跄,五步一摔跤,跌跌撞撞地跑回了房间,大概还是“轻功”的作用吧,那么多次跌倒在卵石铺就的小路上,居然毫发未伤。打开门的瞬间我就躺在了门口,迎面栽倒在了入口的地毯上,一直睡到了天光大亮。

    第二天明白过来之后,还是感觉自己当众出了丑,吃早餐的时候,一个人灰溜溜的躲在一旁,然而没有人嘲讽我,因为酒醉失态是西方人的家常便饭。奇怪的是那次之后,我在Palm Spring舞会上的“疯狂”竟成了公司销售部门的一段经典的调侃佳话。由于那是表彰会的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场舞会的最后一支舞曲,因此我成了那天独舞谢幕的 “英雄”。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6-3-18 11:43:31| 阅读 2140
评论 (4)
 

标题:

老兵故事91 重做白领4 《独舞》上部 

发表时间:

2016-3-15 11:29:57 

更新时间: 

2016-3-16 21:55:43  更新者: 马建平

关键词:

文学  



老兵故事91 重做白领4《独舞》上部

    平日里在强生做销售工作,每天你会感觉有点像被绑在轮子行走的人,这么说并不是指我每天的工作都需要开车跑在路上,我的意思是说每天工作的节拍几乎如出一辙。昨天做过的事情,和今天正在做的事情,甚至和明天打算做的事情几乎一模一样。干的活儿,有点像现今爆棚的一些流行歌曲,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儿,翻来覆去反复哼唱,那真叫个没完没了,不但歌词没什么变化,而且居然旋律也基本雷同。打电话,约客户,见面,整理文案,再打电话,再约客户…….,每日几乎完全重复着昨日的故事。

    虽然工作比较单调,但在那段时间里,在所处的工作环境中,还是有一些有趣的观察和记忆留在我的脑海中,下面这些有的是我亲眼目睹的现象,有些则是我个人的点滴思考,还有些则是我身为一个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华儿女那种融入血液中的本能反应。

    单身的女人 - 强生公司的加拿大业务部门共有三个分支机构,一个是经营美容护肤类产品及妇女卫生用品的,一个是药品和医疗手术用品的,我们这个部门专门经营强生公司的各类隐形眼镜产品。我观察我们这个部门除了区域销售经理、杰森和我是男性,其余一水儿都是女人,而且年龄大约都是二十七八到三十来岁,她们中间有些是一直独身,有些是曾经有过婚姻,但很快又变成了独身的女人。

    我感觉她们所以都不成家或家庭解体最终选择单身,主要是销售工作压力太大,确实没有时间生孩子做家务相夫教子。有时候为了完成本季度的销售指标,每天大量的时间穿梭在走访客户的路上,完全失去了自我,甚至连食宿都不能维持正常人的生活。我曾经跟过几位师傅,亲身体验过她们的工作状态,看着他们每天走访客户时的行程安排,那叫一个忙!经常是大半天水米不进。有时候为了赶着和医生见面,时常是以水充饥,或者买点简单的快餐,狼吞虎咽几口吃完,再端上一杯咖啡重新开动车子,径直奔了下一个客户的约会。遇有重大客户,她们甚至还经常陪客人一起去酒吧,打高尔夫,出差去外地更是家常便饭。这样忙忙碌碌失去自我的状态,显然家里是留不住丈夫的。其实她们这么玩命,不完全是工作的需要,更多地是她们拥有的极高的赚钱欲望和强烈的竞争意识。

    个人至上 和公司的同事们在一起的时候,几乎是从第一天开始,她们就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着她们的好恶,吃东西时告诉你他们喜欢吃什么,玩的时候告诉你她们喜欢去哪,周围的同事们不喜欢给别人帮忙,只关心做好自己手边的工作,而且从不越界去干不属于自己的事情,她们知道每年自己的生日或圣诞节都会收到公司同事们赠送的礼物,所以但凡该收礼品的日子临近的时候,他们总会直接或间接地让你知道她们喜欢收到什么礼物,只要你留心观察,一般不会送错。

    老外同事们的这种个性张扬和强烈的自我意识等,的确和我们中国人的内敛含蓄的风格和传统形成了极强的对比。记忆中在我们国内的大环境里,朋友问你想吃什么,想去哪,想买什么,通常预期的回答是,随便,都行,你看着办吧,等等这些模糊的词句。除此之外,咱国人似乎也喜欢越界,过分热情地帮助别人,甚至连自己分内的工作都干的不咋样的同时,却偏偏喜欢插手其他非本质工作或掺合别人的事情。

您千万别以为我这么说,是妄自菲薄,是崇洋媚外,我只是随便闲聊,说出了我的观察。事实上,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认知和文化精髓。咱的行为,换到西方社会肯定吃不开。他们会认为是啰嗦、隐晦、模糊、不知所云、不知所措。同样,他们的行为,拿到中国社会,也会被认为是自私、露骨、功利、不近人情、不谙世事。

    表现欲 公司的那些销售经理们看上去都有非常强的表现欲和竞争意识。事实上公司的销售政策的设定上也从根本上体现了他们鼓励个人表现,鼓励冒尖的价值取向。出风头在西方社会是个被认可的正面行为。美国和加拿大好像一贯推崇个人英雄主义,从绿巨人到超人,从X战警到007,那种独行侠式的英雄在当地一贯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推崇。这种表现欲在公司的日常活动中还表现为对现有权威的挑战和质询,记得有一次,公司请来了一位美国著名的眼科医生讲课。很多销售员给他提了许多相当挑战并令他十分难堪的问题,但那个医生还是耐心认真地给大家做了解释。我感觉同事们提出的有些尖锐问题,更多地是突出自己,并非在于寻求问题本身的答案。咱们中国是个尊重权威和长者的社会,有时候学生不敢挑战老师,徒弟不敢超越师傅,这也是个常态。我们常讲的是,功劳归团队,决策靠集体。当然这是在许多传统行业和政府机关的常态,现在的互联网公司文化,已经彻底扭转了我们的这种不鼓励个人英雄主义的传统价值观了。

    我作为一个东方文化熏陶下长大的人,身上同样带着我们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影子。在公司我基本是埋头自己做事的人,平常和大家聊天交往的机会不是很多,我估计在她们这种充满狼性的竞争环境里,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亚洲人,似乎对她们构不成多大的威胁,因此大家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关系还比较和谐。好在我管的客户里华裔居多,我这种东方文化影响下相对传统的底蕴到也和周边的客户相得益彰。(待续)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6-3-15 11:29:57| 阅读 2231
评论 (3)
 

标题:

老兵故事90 重做白领3 《老爸来访》 下部 

发表时间:

2016-3-10 11:30:17 

更新时间: 

2016-3-14 9:23:08  更新者: 马建平

关键词:

文学  

老兵故事90 重做白领3 《老爸来访》下部 

 那天一大早,我就带着老爸来到了美国驻加拿大多伦多领事馆等候办理签证。排队的人很多,我们父子二人在大楼外边的走廊处等了很久才最终轮到了移民签证官的召见。由于我爸几乎不会一个英语单词,签证官破例允许我在他和我爸面谈时陪同担任翻译。移民官是位和蔼的中年白人,他见我爸交递签证申请文件的左手有一处明显的贯通枪伤的疤痕,似乎对此十分好奇。移民官问我爸那伤疤是否是枪伤,我跟签证官说了我老父亲是二战时抗日的老兵,除了手掌的伤疤,身上还有10多处枪伤和弹片伤。还真是碰巧了,签证官的老父亲也是二战参加过法国诺曼底登陆的美国老兵,也曾经在战争中多处负伤。同命相连的签证官二话没说立刻给老爸开了绿 灯,“砰”的一声,在我爸的护照上扣上了一个签证章!就这样,老爸居然没费吹灰之力拿到了入境美国的签证。回家后我迅速联系了二哥,订好了老爸的行程。先到旅行社给他买好了多伦多至休斯敦的往返飞机票,如愿以偿,送老爸如期踏上了美利坚共和国。

老爸安全抵达休斯敦后,终于见到了久别的儿子!二哥除了带他品尝了德州的美食,还跟他一起去了纽约、波士顿、费城、西点军校、世贸中心等著名的景点游览观光。纽约之行让老爸彻底开了眼,还在世贸大厦照相留念。特别是911恐怖袭击之后,时髦大厦坍塌,他作为曾经登上世贸大厦并曾经在那里拍下的照片那些珍贵的照片成了老人经常向熟人朋友炫耀的资本。成了老爸多少年和旁人炫耀的事情。

    见了二哥,游历了美国东部的风景,老爸又回到了多伦多。据我观察,国内的老人刚来国外的时候都特别开心,看着什么都觉得新鲜,可时间一久就开始别扭了。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感觉心里没着没落的。其实最主要问题是身在异国他乡,缺了朋友,少了聊天说话的人。

每天我下班回到家,我爸似乎还没等我换好衣服脱下鞋就急不可耐地打开了话匣子,跟我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他过去的那些陈年旧事,什么逃荒要饭啊,三条石当童工啊,当兵打仗啊。说实话,这些东西我从小就听,听到这个岁数,估计有的情节我记得比老爸还清楚呢,实在是有点听腻了。为了经常有人听他说话,我就把太太喊过去听他讲革命故事,太太原本出国前是在政府里做人事工作的,比较懂得如何与人沟通,她听老爸讲传统的时候不像我一样只是给个耳朵被动地听,有时还经常主动插话提问,或不时地插入一些评论,这让老爷子感觉很有成就感。有时本来一句话就说完了,经她这一提问,又延伸了新的话题。

 终于有一天,她也顶不住了,于是乎就把女儿当“炮灰”顶了上去,小姑娘开始还听得挺新鲜,很快也腻了。怎么办呢,我们也发愁。老爸是个特别爱说话的人,每天我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都走了,他一个人在家里待不住,只好自己出去遛弯散步。我们住的那个社区韩国人比较多,老爸看见了中国人模样的邻居就过去和人家打招呼,看大部分人都不跟他说话,他挺郁闷,后来才知道了这些人都是韩国人,根本没法跟他交流。

    就在我们愁的不行的时候,老天爷终于开了眼,我们楼下来了一个跟他年龄相仿的台湾退伍老兵,这两位老人家很快见了面成了朋友,并很快打得火热,两位孤独的老人彼此可算见着亲人了,天天一起唠嗑,回忆自己过去的战斗经历,后来还成了酒友,常常你来我往一起喝两口。但是这两位在一起聊的热闹的时候,时常发生口角,再加上几杯下肚后,谁也不含糊谁,一个比一个嗓门大。后来才知道他们争吵的原委,原来楼下那位老人家是国民党的老兵。两个人说抗日的时候虽然多少有点共同语言,但楼下那位就一直坚持说日本鬼子是国民党打走的,说我老爸他们当时叫土八路,没有能力和日本鬼子开展正面作战,也就是埋个地雷,拆个铁轨,扒个炮楼什么的小打小闹,基本没有什么像样的大规模战役。我爸那暴脾气哪听得了这个啊,这不等于捅了他的肺管子么。于是经常彼此发生口角,最后闹的不欢而散。

 其实,凭良心说,我听着楼下那位大爷说的有点道理,因为好多年以来,我听我爸讲战斗故事的时候,大多遭遇的都是伪军,真正和鬼子干的时候还真不多。要不怎么叫冀中敌后根据地呢,敌后敌后,不就是在敌人后面么,当然这话我可不敢跟他说。

 我老爸两次参军,42年才14岁就当了八路,后来作战负伤下来养伤。内战爆发后,他又当兵和国民党干了二年。两位老人聊到了内战时候,口水仗就更多了,这下可轮到我爸出气了,只听他侃侃而谈,说到他们解放石家庄,保定北阻击战。看着我老爸神采飞扬的样子,对面那位一直在耷拉着脑袋暗自运气,可是又不能发作,毕竟胜者王侯败者寇么,天下归了老爸这边的共产党,那位撒丫子撤到了台湾岛。他们两位就这样,谁不见谁都想,到一起又吵,两个老人都是炮筒子,有时吵起来,谁也不饶谁,喝了酒以后,声音一个比一个高,动静特别大,有两次甚至惊扰了左邻右舍,差点报警。

     一个多月后台湾老兵走了,老爸又开始孤独寂寞难忍,他那几天跟我说他恨自己,不应该总跟那个台湾老兵吵架,好不容易来了一个有共同语言的老伙计,还让他给气走了。其实人家那个老兵原本就是过来看看女儿的,跟生气一点关系都没有。

    终于有一天,老爸熬不住了,跟我说想回国。我也没有过多地劝他留下,老人有他自己生活的规律和圈子。他在家里有好多能串门说话的老朋友老同事,吃的东西也习惯,出去走走也自由,想说话聊天了,左邻右舍的大爷大娘们,不管是谁,老爸都能跟他们随时唠上几句。就这样我们全家终于恋恋不舍地送走了老父亲,我又开始全身心重新投入了紧张的销售工作。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6-3-10 11:30:17| 阅读 2192
评论 (3)
 

标题:

老兵故事90 重做白领3 《老爸来访》上部 

发表时间:

2016-3-7 7:39:02 

更新时间: 

2016-3-25 6:45:39  更新者: 马建平

关键词:

文学  

 

老兵故事90 重做白领3 《老爸来访》上部

刚出国的时候就一直想让老爸出国转转,他这一辈子不容易,枪林弹雨,战场上捡回了一条命,吃了不少苦。彻底退休后让他出国转转跟我们享享福,一直是我们非常期待的想法。但由于我出去后,没两年就又重新回到天津忙自动报警项目,随后的几年总是飞来飞去的飘忽不定,所以让老爸出国旅游的计划一直未能如愿。

现在好了,我彻底返回了多伦多,找到了相对稳定的工作,每天朝九晚五上着班,周末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一般也都能在家休息,生活总算是基本安定下来了。于是让老爸来加拿大和我们住一阵子,到处走走转转开开眼界的打算也自然提到了我们家的议事日程。跟老爸商量好了之后,他非常愿意过来看看我们,于是我就着手给他申请了来加拿大的探亲签证。

这一年是本世纪的最后一年,老爸马上过来探亲,我又刚好找到了工作,为了增加点喜庆的氛围,让全家在新旧世纪交替的时刻留下点纪念,也为了让老爸来加拿大游玩的时候高高兴兴,于是买了一辆运动版的宝马5系轿车。不过唯一可惜的是老爸过来的那个时候,没有赶上住住我们原先的那栋漂亮的大房子。当时因为女儿要上中学,为了能让上一个好学校,我们卖掉了原先的那栋大屋,从大多市以北的万锦市搬到了比较繁华的北约克市(NORTH YORK)。

家里新搬的地方是位于北约克市政府对面的一栋叫好莱坞广场(HOLLYWOOD PLAZA)的公寓,公寓里条件很好,有游泳池,桑拿房,健身房等娱乐设施。这栋公寓离女儿的学校步行也仅有几分钟,而且上学的路都是特别安静的内街,也非常安全。附近不远处就是一个大型的超市和电影院。除此之外,大厦的四周还遍布着许多风味各异的餐馆。如果想去城里或到安大略湖畔散步,出门就有地铁可以直达繁华的市中心。

    老爸这一辈子经历的磨难太多了,那次也是他第一次出国,为了让他多走走,多看看,我们给他安排了比较丰富旅游项目和各种户外活动。知道他在抗日战争中负伤后,曾经在冀中根据地接受过当时著名的白求恩医疗队的治疗,我们特意带他去了白求恩的故乡 - 安大略东北部的那个叫葛烈文赫斯特(Gravenhurst)小镇。还报名参加了一些加拿大东部的观光旅行团,我们全家陪他去了法式风情的魁北克城和蒙特利尔市的很多著名旅游景点。

    安大略的秋天很美,多伦多附近有不少美丽的公园,周末我们经常带着老爸去公园散步,顺便还可以野炊烧烤。有时我们可以驱车到稍远的地方观赏五彩斑斓的枫叶,还可以到那些恬静的湖畔去喂野鸭子。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四周的很多农场的果子都熟了,苹果、草莓、樱桃,各种水果应有尽有。很多家庭农场由于人工采摘的成本太高,每到收获的时候,他们干脆开放农场,让消费者自己过来采摘,然后按采摘的份量称重后收费。为了让老爸开心,我们带他去了大瀑布附近的农场采摘樱桃。

到了樱桃园放眼望去,嗬,上百亩的果园,整齐地栽种着一排排的樱桃树。每颗果树上都挂满了晶莹剔透的黑紫色樱桃。北美出产的这种樱桃和我们国内的品种不一样,这里的果实肥嫩硕大,咬一口,那甜香的汁液甚至可以飞溅到一米开外。再看看这些樱桃树虽然树干很粗,但树枝被累累的果实压得很低,人站在地上,伸手便可摘到果子。进了果园,任何一棵树上的樱桃都可以随便摘,任意尝。我们一进了果园,老爸就乐的合不拢嘴儿,自己二话不说,先走到一棵树下,甩开腮帮子吃了起来。随后,我们每走到一颗果实累累的樱桃树下,老爸都会走过去,摘几个果子尝尝,感觉甜就喊我们过去摘,不好吃,就接着继续侦查,那一天他边吃边玩,开心的不得了。

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老爸提出来想去美国看看我二哥。二哥在我离开天津到加拿大移民的第二年也以商务考察的名义去了美国,先到了加州待了几个月,再后来干脆“黑”在了美国,和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一样,打黑工熬日子等绿卡。再后来他辗转到了德克萨斯州,选择在休斯敦定居下来,先是在餐馆打工,后来又熬到了大厨。过了几年,他看到了很多黑在美国的墨西哥人都很难找工作,于是就干起了帮“老墨”介绍工作的生意。其实帮着非法移民在美国找工作并非是一个合法的生意,很容易被联邦移民局的执法人员查到挨罚。为这个我曾经告诫过我二哥,但他感觉这个生意来钱快,不费力气,每天坐着就有源源不断的客人找上门来。就这样赚了些钱,后来他又和一个生意伙伴一起投资在休斯敦干了一个中餐馆。一晃二哥已经来了美国七八年,但由于一直没有等到绿卡,所以也不敢回国。

做父亲的想儿子,这份心情我当然特别理解。但当他提出要去美国德州休斯顿看看我二哥的时候,还真让我为了大难!事情是这样的,但凡中国人要去美国,都必须经由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和美国驻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的领事馆申请直接签证。但本身就以探亲身份来到加拿大,再从美国驻加拿大的大使馆申请去美国探亲,几乎是难上加难。了解内情的朋友告诉我说根据当时的了解的实际情况分析,在第三国申请去没的旅游签证被拒签的可能性几乎高达95%,这也就是说得到签证的可能行微乎其微。然而,为了尽量不让老爸失望,我还是决定带着他去美国大使馆试试运气。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6-3-7 7:39:02| 阅读 1878
评论 (8)
 
   

共 329  篇,第35/66页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浏览时间:2025-8-28 17:58:07
Copyright © 2006 - 2025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
荣誉承办:辽宁东志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