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孙德山主页 - 空六军战友网

 

作者: 孙德山 
部队: 军直   
部门: 抗大分校 
职别:  
电邮: professorpku@163.com 
显示通信录    个人档案
致辞: How are you. I am glad to meet you. Happy new year! 
所有篇目(共7篇)
 

这是对 孙德山 个人博客主页第 次访问

孙德山 发表博客 7 篇,浏览总数为 19112 次,评论总数为 0 篇。

 

标题:

<<国际歌>>唱遍国家计划委员会湖北省襄樊北干校与空军第9航校的联系 

发表时间:

2011-2-20 22:06:52 

更新时间: 

2011-2-20 22:06:52 

关键词:

  

<<国际歌>>唱遍国家计划委员会湖北省襄樊北干校与空军第9航校的联系
2009-09-19 11:36

国家计划委员会  
主 任:李富春(1954年9月28日任)  
副主任:张 玺(1954年11月1日任)  
薛暮桥(1954年11月1日任,1958年9月24日免)  
彭 涛(1954年11月1日任)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1-2-20 22:06:52| 阅读 4647
评论 (0)
 

标题:

北京对外贸易学校足球场上空 

发表时间:

2011-2-20 22:03:41 

更新时间: 

2011-2-20 22:03:41 

关键词:

  

北京对外贸易学校足球场上空

已有 7 次阅读 2011-1-23 04:22 |个人分类: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主席首次访问苏联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1-2-20 22:03:41| 阅读 2149
评论 (0)
 

标题:

战斗在“一二·九”运动的前列 

发表时间:

2010-6-16 20:44:55 

更新时间: 

2010-6-16 20:44:55 

关键词:

一二·九 前列 战斗 运动   

国家计划委员会  
主 任:李富春(1954年9月28日任)  
副主任:张 玺(1954年11月1日任)  
薛暮桥(1954年11月1日任,1958年9月24日免)  
彭 涛(1954年11月1日任)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0-6-16 20:44:55| 阅读 2558
评论 (0)
 

标题: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 

发表时间:

2010-6-16 20:40:48 

更新时间: 

2010-6-16 20:40:48 

关键词:

陕甘宁 晋绥 联防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和晋绥两区域的人民武装力量。

1942年5月13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为统一在陕甘宁、晋西北两区部队的军事指挥,决定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6月10日,联防军司令部在延安成立,贺龙任司令员,关向应任政治委员(在关养病期间,由高岗代理),徐向前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林枫任副政治委员(后谭政)。9月15日,联防军司令部与留守兵团司令部合并,对外仍保留留守兵团司令部名义,萧劲光任联防军副司令员,张经武任参谋长。联防军直辖第120师暨晋绥军区(晋绥军区由晋西北军区改称)和留守兵团各部队。1943年2月20日,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谭政兼任政治部主任,傅钟、甘泗淇任副主任。1943~1944年,为准备粉碎国民党顽军对陕甘宁边区新的进攻,中共中央军委先后由晋绥、晋冀鲁豫、晋察冀抽调第358旅、新编第4旅、教导第1、第2旅开赴陕甘宁边区,归联防军建制。1944年11月,以第359旅为基础组成八路军第1游击支队(通称南下联防军司令员贺龙(右)、副司令员萧劲光(中)

参谋长张经武(左)在一起支队),向湖北、湖南、广东省挺进。1945年3月,骑兵旅开赴绥远(今属内蒙古自治区)敌后进行抗日游击战。7月,新编第4旅、第358旅、教导第1、第2旅等部在陕西淳化县爷台山地区,打退国民党军的进攻。

1945年9月,成立晋绥野战军,由联防军司令员贺龙指挥,向日伪军开展大反攻。这时,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由王世泰任代司令员、高岗任代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后习仲勋任代政治委员),辖教导第1、第2旅,新编第4旅、警备第1旅兼关中军分区,警备第3旅兼三边军分区,第385旅兼陇东军分区,绥德军分区和延属军分区,继续担负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1946年4月,联防军进行精简整编,第385旅与警备第3旅合编为警备第3旅,教导第1、第2旅合编为教导旅,加上警备第1旅和新编第4、第11旅(1945年10月由起义的国民党军晋陕绥边区总部新编第11旅旅部和1个团改编),共5个旅2.8万余人。整编后部队进行了形势任务教育和战术技术训练,并胜利地击退了国民党军的多次进犯。1947年3月以后,联防军在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和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指挥下,参加粉碎国民党军重点进攻的作战。

1947年7月,晋绥军区再次划归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贺龙任联防军司令员,习仲勋任政治委员,王维舟、阎揆要任副司令员,张仲良任副政治委员,张经武任参谋长,统一领导陕甘宁和晋绥两解放区的地方武装。新编第4旅、教导旅、警备第1、第3旅、骑兵第6师(1946年10月由国民党军起义部队改编)先后转隶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建制。1948年3月17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1949年2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1948年11月1日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改称西北军区。(瞿德燮)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0-6-16 20:40:48| 阅读 3791
评论 (0)
 

标题:

70年前我所亲历的12.9运动 

发表时间:

2010-6-16 20:37:56 

更新时间: 

2010-6-16 20:37:56 

关键词:

回忆录  

1935年暑假后,我在北平清华大学开始读最后一个学年。这年冬天,北平爆发了一二·九运动。我是这个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当时我是一个普通的革命青年,还不是共产党员。关于党是怎样发动和领导这场伟大运动的情节我并不清楚,以后很长时间也没有作过调查研究,没有去向当时在领导工作岗位上或者接近领导的同志讨教,没有去查阅当时的报纸刊物和内部档案(甚至都有些什么档案也不知道)。在我的朋友中有写过一二·九运动历史的,如已经过世的杨述。我从来没有写史书的意向。我对党如何领导这场运动的了解只是靠那时和后来一些同志讲的零零碎碎的那些,因此没有资格去讲一二·九运动的全面过程。但是,我毕竟是亲身参加一二·九运动的人,在党领导的这场伟大的运动中受到教育,经过参加这个运动,提高了觉悟,使本人的人生道路更明确、更坚定,成为一个党领导下积极从事推进社会进步事业的革命者,后来还参加了共产党。因此我还是应该写一些关于一二·九的回忆文章的。在以往的那些年中,关于一二·九,我写过几篇文章,演讲的次数就更多了。抗战后,在国民党统治区我做过多次演讲。比如1939年初在粤北翁源周陂中学和1946年在张家口工业学校,我就对同学们做过关于一二·九的演讲,这是我记得很清楚的两次。听过我演讲的人,前些年还对我讲起听演讲时在他们脑中留下的印象。新中国成立后,我给青年们做这方面的演讲就更多了,几乎每逢一二·九纪念日来临的时候,总有人要我去演讲--当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那几年和最近几年是例外。此外还在许多次座谈会上发言。但是我始终没有系统地写过一二·九中我接触到的事情、讲讲自己在运动中的感觉和进步。今年是一二·九的70周年,《北京党史》编辑部的同志们约稿,我也想趁这个机会写这样一篇稿子,讲讲自己的故事,而且想写得细一些。我也只能写这样的东西。我希望今天的青年能对它有兴趣。
  1935年11月27日晚上,清华大学礼堂又举行学生大会。讨论的问题还是在日本帝国主义越来越加紧侵略的形势下清华学生该怎么办。那天晚上到会的同学很多,虽然没有做到全都到会,图书馆里一定还有人在看书或写东西,但是那天到会的学生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大礼堂坐得满满的,讨论的气氛也特别热烈。一部分同学要求通电全国、上街游行请愿,另一部分同学反对,基调是学生要以学业为重,国事听候政府处理,不要冲动等官方的语言。最后的决议,通电游行都没有通过,但不再是“爱国有心,救亡乏术”,而是“应有所表示”这样一个很抽象的决议,至于作何表示完全没有涉及,这“有所表示”便是一句空话。而且可以看得清楚,在大会上激进和保守的势力几乎旗鼓相当,主张要发宣言的提案被否决,而根本不作表示的提案也被以显著的多数否决了。那一天晚上的学生大会辩论和表决的情况就是这样。

  过了几天,学生们又在大礼堂开会了。在11月27日大会后的六天中,北平的报上登载了日本军队又采取了侵略行动,而华北当局有投降妥协的迹象。这是通过可靠渠道得到的新闻。于是有众多的同学向学生会提出要求紧急召开大会,于是这个大会就在1935年12月3日晚上举行。这次大会到的人数比上次更多。在这次会上主张应该积极行动的人占到了优势,但是大会上还是有激烈的争论。经过一番唇枪舌战,最后通过了《通电全国,反对一切伪组织、伪自治的决议》,并且决定联络北平大、中学校的同学一致行动,准备等北平学联的通知参加统一的请愿行动。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0-6-16 20:37:56| 阅读 2114
评论 (0)
 
   

共 7  篇,第1/2页 下页  末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3 1:58:30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